七月天里,暑气还萦纡不去,张?、张謇兄弟俩穿着蓝印花布衫子,倒也还算凉快。
“这天儿啊,隔些日子怕是要凉下来了,出洋考察宪政的大臣却还是没定下人选来。”张?边走便论议道,“也不知今年有没有好消息。”
张謇叹了口气:“左一个借口,右一个借口,还不都是推诿之词。”
“到了。”张?突然道。
手里提着近来钓来的鲜鱼,兄弟俩走到位于翰墨林书局临近处的一所房舍,叩起门上的铺首。
里面传来朝鲜语的应声,大门打开时,金泽荣站在门口,笑呵呵道:“叔俨,季直。”
相比半年之前,金泽荣的汉语说得流利多了,至少在称呼他最熟悉的张氏兄弟时,毫无滞碍。
抵达通州天生港那日,张?已在码头等候多时。当年,张?也在朝鲜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四弟张謇与金泽荣交好,自然也与金泽荣走得近。
彼时,听得张?笑道:“四弟嘱我为你寻一住处,沧江,不知濠河之畔,可合你意啊?”
金泽荣看了看张謇,笑着点点头。
张謇却问:“可是临近翰墨林书局?”
张?笑答:“四弟,你既在电话里如此说,三哥我自然也作如是安排。你放心,很近,几步路就到了。不过,如今暂无新房可买,只能委屈沧江兄先住在租来的房舍里。”
金泽荣忙摆摆手,似是在说“不委屈”。
携着妻女,金泽荣随张氏兄弟坐上小汽车,不过一刻钟的光景,便来到这所住宅。
但见这住宅前绿竹环绕,日用之物一应俱全,金泽荣眼中不自觉地濡湿了……
4
“我们通州的蓝印花布,穿着可还凉快?”
张?注意到,金泽荣今日也穿着狮子滚绣球纹的蓝印花布的衫子,也算是入乡随俗。
说起蓝印花布,历史也很悠久了。宋明之间,曾有药斑布、浇花布这样的称法。这花布,虽说是嘉定人发明的,但却在盛产兰草的通州颇为流行,产量惊人,可谓一骑绝尘。过去前,沈燮均做花布生意时,也以贩售蓝印花布为主。
金泽荣举起大拇指,笑道:“妙极,妙极!”
说罢,扬声往屋里唤道:“???,?????????.”【注1】
金顺姬乐颠颠地跑过来,对张?、张謇道:“谢谢两位张叔叔。”把鱼接过手,便往侧边厨房行去了。
来中国还不到半年时间,小妮子的汉语说得已经像模像样了,张謇不由赞叹道:“年轻人学东西,总是很快的。”
“请,请——”金泽荣忙把张?、张謇往屋内引。
张謇事务繁忙,距离上次来与金泽荣小聚,已有二月之久。此时,一进堂屋,便见那墙上新挂了一副笔势雄健的书法。定睛一看,其上所书的正是金泽荣初到通州时,赠给张謇的诗,诗曰:天生港口晚回舟,红叶黄花不尽秋。千古朝歌回辙者,请看穷士到通州。通州从此
第74章 通州从此属吾乡(3)(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