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益不得不求独立(5)(6)(7)[2/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在光绪二十九年这一年,华商纱厂大多萎靡不振,而大生纱厂依然盈利丰厚,还扩大了规模,增加了纱锭。
      纱锭并非新购。与之前所领的官机一样,也是来自官方。
      原来,大生纱厂连年获利,张謇和董事们商议之后打算增资扩锭。正巧,当初盛宣怀虽领了另一半官机,却闲置不用,刘坤一便叮嘱盛传怀将那两万余锭官机转让给张謇,作为官股的增资。
      这自然是对三方都有利的事。盛宣怀省却了负担,官方多投入了官股,张謇也有了更多的织机。
      这事儿,去年已经定下来了,检修之后,今年才投入使用。
      张謇又花费六万两添置了三十多部钢丝车、粗纱机,还引入了三十拾万两新股。如此一来,新增的商股官股共有五十多万两。
      另一头,张謇又怀着一腔热情,着手准备创办阜生蚕桑染织公司、翰墨林书局。
      7
      这一等,便等到了光绪三十年(1904)。
      三月间,朝廷授予张謇“商部头等顾问官”职,为三品衔。
      利用这层身份,张謇便联合汤寿潜等人,向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魏光焘奏请立宪,前后打磨数次,终成《请立宪奏稿》一文。连续两三个月,张謇都在为此事奔劳。可惜,张之洞年龄越大,越发保守,没有直接答复他。
      说不上灰心丧气,但难免有些难受。汤寿潜看出张謇的心事,便寻了个闲暇的下午,去咖啡厅聊天谈心。
      犹记得,第一次喝咖啡时的不自在,张謇脸上浮出难得的笑意,对汤寿潜说:“以前,我是喝不来咖啡的,现在也惯了。”
      “天下间,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一成不变的习惯呢?”汤寿潜把砂糖倾入黑汁中,一边搅拌一边意味深长地说。
      这话,说中了张謇的心事。
      转而回想往事,心里却又安定了几分。改革的路不好走,但能有同行之人,便好得多。
      选择汤寿潜做同路人,是必然之事。十多年前,汤寿潜便送给张謇,他所写的《危言》一书,彼时张謇对书中所提的“设yi院,集国人之议为议”的进步思想并不推崇,觉得有些激进。
      不过,汤寿潜也不强行灌输他的思想,直到送张謇访日之前,才跟他说:“这两年我又写了一本《xian法古义》,旨在以西法改良zheng治。季直你可以在路上看一看,然后再在日\/本寻求你要的答案。”
      像是预知张謇考察归来,会大有触动一般,汤寿潜很快便接到了张謇的反馈:谋议立xian。
      准备了大半年,趁着张謇有了官衔,二人这才联合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向当权者奏请立xian。
      “其实,我有一个主意。我们可以联络一个重要人物。只要他肯支持立xian,这件事便易办得多。”
      张謇没有吭声,一边凝着汤寿潜的眸色,一边搅动着咖啡。
      到底是何等人物,会让汤寿潜不肯直接说出他的名姓?
      难道……张謇只觉呼吸一滞。
      “此人是你十余年未曾往来,几近于绝交的一个人。”汤寿潜察言观色,缓声道,“袁慰亭。”

第66章 益不得不求独立(5)(6)(7)[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