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绪二十年六月(7月25日),ri军对清廷不宣而战。
他们在丰岛击沉清廷名为“高升”号的运兵船,旋后又攻袭牙山清军。在此之前,ri军已趁东学党内乱,控制了朝xian当局,导致驻守牙山的清军只能绕道汉城,退守平壤。
在朝中,慈禧不想让战争搅扰她大办庆典的雅兴,主张和议,但由于光绪在一众清流党的拥护下暂居上风,她也不便公然言和,只暗中叮嘱李鸿章,尽量从中调停,莫忘“结与国之欢心”。
随后,甲午战争的噩耗还是接踵而至。
在平壤之战中,ri军分四路包抄平壤,主帅叶志超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后又中了伏击,溃不成军,伤亡惨重,陷敌五百余人。
余者拼死渡过鸭绿江,尚存一命,但朝xian由此尽为ri军所据。
接下来,ri军又挑起了黄海海战。日方拿出了海军主力,清廷则以北洋水师为首。双方实力较为悬殊较大,北洋旗舰“定远”舰也年久失修,最终,北洋水师损失惨重,数千将士不幸阵亡。
在持续逾半日之久的战事中,清廷折损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号军舰,但ri军也有五艘军舰受创。
当此情形,若调度有方,也有可能取得“哀兵必胜”的战果,但李鸿章却打着保存实力的旗号,命令主帅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匿于威海港内,暂不巡海拒敌。
由是,ri军攻占了黄海,一时间耀武扬威,好不嚣张……
噩耗传入京中,闹得朝廷上下怨声鼎沸,很多人都将李鸿章视为祸首。
一则,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决策有误,此举阳奉阴违,名为迎战,实为主和;二则,北洋水师经营多年,耗资无算,但成效却不过尔尔;三则,李鸿章用人失当,竟对叶志超这种鼠胆之人委以重任,不败才怪。
八月下旬,翁同?身体不适,正在卧床休养,一听说黄海海战受创之事,气得险些晕厥过去。甫一醒来,便提笔给张謇写信,怒骂李鸿章一通。
2
“将不易,帅不易,何论其他?”
张謇口中反复咂摸着翁师信中之言,愈加义愤填膺。
正寻思如何弹劾李鸿章,适好翰林院编修丁立钧差人送了书函,商量联合翰林院三十五人,表呈《请罪李鸿章公折》。张謇立马来到丁府,在公折上署名落款。
回到府邸,灯火已黄昏。
简单用了一点薄粥,张謇又嘱咐吴体臣,近日不必待客,他要在书房写折子。
吴体臣一口应了,又多嘴问了一句:“四先生写什么折子?”
“自然是弹劾李鸿章的折子。”
吴体臣怔了怔,道:“先生不是在公折上签字了么?”
“我还要单独表奏,历数
第22章 每凭南斗望京华(1)(2)(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