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章昭姬:姐姐我啊,今日高兴的呢![1/2页]

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 凤雀吞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实正如曹昂所预料。
      大军还未抵达成阳县,就碰上了率领着两千兵马,押送着不知道有多少车粮食,火急火燎赶来的夏侯??
      双方汇合。
      危机顿时解除。
      不仅曹家的正规军队人数变多,能够更加有效的对俘虏进行管控。
      同时这些粮食的到来。
      也确保了一路上不会饿死人。
      随军而行的数万降兵,在看见了这一车一车的粮食后,那简直是个个眼睛放光,越发的老老实实,坚定了要跟着曹将军混的信念。
      毕竟在投降之后。
      一连这么多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口热食,哪怕不能饱腹,也比先前跟着黄巾军东奔西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逼日子,要好的太多太多。
      当然这其中也不是没有刺头。
      只不过妄想纠集一批人,强行抢夺粮食,然后逃之夭夭的暴徒、凶徒,都成了这一路上花草树木的肥料。
      替兖州绿植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绝大多数人都坚定了信念,要跟着曹家继续混,并且在看到粮车,心里有了动力之后。
      精神上的麻木状态得到缓解。
      大军的行进速度总算提升了起来,流民们不再是一点一点挪着走了。
      再加上曹昂这些天来。
      他每天闲着没事,就会带上一批人,在队伍中四处转悠。
      指着那些装满了粮食的粮车。
      各种画大饼。
      “到了目的地之后,吃喝不愁。”
      “跟着我干,一年娶妻生子,三年买田置地,十年家业兴旺!”
      “兖州的田地多啊,多到没人种,本将军计划给表现好的人分田地。”
      诸如此类的言语。
      曹昂完全可以每天变着花样,讲上十句不重样。
      在这样的精神激励下。
      大军还能不健步如飞?
      后半段原本要十余日的路程,直接缩减了一大半。
      在第六日头上,便已抵达定陶县。
      …………
      济阴郡太守府。
      曹昂撒手撒脚的斜靠在软垫上,整个人毫无形象的瘫倒在那儿,完全不像是之前在进城时表现的那般气质出尘。
      “吱呀~”
      随着传来门扉被推开的声音。
      曹操迈步走了进来。
      一见儿子如此模样,赶忙将房门关上,随后直接笑出了声。
      他见惯了曹昂那幅远超常人的成熟,永远都是智珠在握,任何事情都成竹在胸,好像万事万物都无法萦于其怀的样子。
      因此眼下这幅场景。
      着实令他有些忍俊不禁。
      “我儿,莫非为父先前给你安排的礼乐进城,让你有些受累了?”
      曹昂在率军抵达定陶县时。
      曹操直接率众在城外迎接,并且一路安排了诸多礼乐之声,甚至还有百姓夹道相迎。
      只是这些百姓,究竟是自发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还是说受到了官府的命令,强行要求过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曹昂受到了热烈欢迎。
      老曹给了他一??极高的排场。
      ……
      而在听到父亲这番话后。
      曹昂原地翻了个身,依旧是瘫倒在地上,但换成了面朝曹操。
      整个人有些慵懒的说道。
      “父亲,孩儿可是率领着数千人,和几万人的敌军鏖战多日,脑子里的那根弦一直紧绷,那种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
      “只是在三军将校面前,我作为大军主帅,必须保持威严,所以不敢有丝毫端倪显露而出。”
      “只能在您这小小屋内,咱们父子二人在的时候,我才能稍稍松懈下来,在这安逸的躺上一躺。”
      话音刚落。
      曹操脸上的笑容顷刻间收敛。
      转而变得有些复杂。
      双目中难以抑制的,流露出对曹昂的心疼,以及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是啊!
      甭管子?平日里,表现的有多么成熟镇定,但终归是个年轻人。
      此次率军赶往前线,面对着十余倍与己方兵力的敌人,日夜不停的思考谋略,一刻不息地承受着巨大压力。
      把曹家壮大基业的重任扛在肩上,咬着牙齿,不敢露出丝毫破绽。
      这负担的实在是太多了!
      曹操一时间感慨良多。
      忍不住上前几步,在曹昂身边坐下,接着用手拍了拍曹昂的肩膀。
      “昂儿,辛苦你了!”
      ……
      屋内安静了片刻后。
      曹昂终究是从懈怠姿态中恢复过来,一个翻身,盘腿坐在曹操身侧。
      随后用手指了指外面。
      “父亲,那些投降我军的黄巾贼士兵,您可否安置妥当了?”
      听到谈起正事。
      曹操的神情顿时为之一肃,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我儿放心,此事恰巧是为父所擅长的,当下数万人已经分别安置在了多处,只待接下来的几日,一处一处的把他们妥善解决。”
      说到这里。
      曹操转而反问道。
      “昂儿,对于押解回来的这些青壮,你可曾有何安排?”
      涉及到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
      如何安排,肯定是要和几位谋士相互探讨一番的,但曹操还是想听听曹昂的意见,以此来作为参考。
      而曹昂闻言。
      顺手从一旁的桌案上,取来一副空白的竹简,将其摊开在自己面前。
      一边拿着毛笔在上面书写。
      一边对曹操叙述了起来。
      ……
      “父亲,按照孩儿的想法,这批人要分成三个部分。”
      “其中最健壮,最结实,同时在军中呆过时间最长的那一批人,咱们直接将他们编入自家军队中。”
      “这批人不宜太多,人数控制在一万以内,毕竟符合条件的也就差不多这个数,多了的话咱们养不起。”
      曹操微微颔首。
      这是毋庸置疑的。
      乱世之中,以军队为优先。
      获得了一支有生力量,那肯定是最先选取其中的优良部分来补充兵力,扩大曹家的战斗力量。
      只是听到曹昂说的控制在万余内。
      曹操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曹家还是太穷了!
      连扩军都不敢多扩,生怕导致后勤和财政崩溃,毕竟战鼓一响,黄金万两,养活一万军队和一万流民,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要是像袁绍、袁术这两兄弟一样有钱就好了,完全可以招收个两三万兵马,那都不在话下。
      而在记下了这一条之后。
      曹昂另起一列。
      继续书写。
      “其次便是挑出,身体比参军者稍稍弱上一些,同时性子比较温顺听话的,把他们安排到几处矿山劳作。”
      “孩儿在单父县等地发现了几座矿山,有铁矿和炭,如今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只是那边没有大量驻军,因此必须挑选老实听话的人过去。”
      矿山很重要。
      尤其是铁矿,其作用程度之大,曹操也是心中有数。
      因此这一个安排必不可少。
      ……
      “挑去了这两部分人之后,剩下的人你打算怎么安排呢,是把他们打散分配到各个县城,让他们充作兖州人口,还是说有其他打算?”
      挑掉了精锐。
      剩下的就是普通青壮年了。
      过往的历史之中,对于这种成分的俘虏,有很多势力领导者是选择直接放掉,只要你不再作乱,也不跑出我的地盘,那随?迷趺凑厶冢?凑?彩俏彝持蔚亟缟系娜丝凇
      只是曹昂并不打算这么做。
      他把毛笔一搁。
      接着转过头来,面带笑容的对曹操说道:“就这么把他们放了,那岂不太可惜了,怎么着也得让他们替咱干几年活。”
      “再说眼下他们不过是一群流民,没有余粮,即便是放归各个县城,恐怕他们也没法养活自己,到头来反倒是给咱们治下各县,添了不少麻烦。”
      “因此在孩儿看来,与其放任自流,不如行以工代赈之法。”
      “何谓以工代赈?”
      曹操稍稍有些茫然。
      对这个略显专业的词汇,并不是很能搞懂,尽管他理解赈灾是什么意思。
      而面对父亲的疑惑。
      曹昂又从桌上翻找出一幅地图。
      定陶县地图。
      接着在上面标注了农田的地方画了一个圈,笑语晏晏的说道。
      “所谓以工代赈,就是让流民替我们干活,而咱们则出些粮食,暂时养着他们,等到兖州的情况好转,再把他们放归做普通百姓。”
      “而这个干活,可以是修筑城墙,铺设道路,甚至替咱们养马。”
      “不过当下咱们曹家最需要的,还是粮食,因此您完全可以规划出一大片土地,当做军队的军田。”
      “然后以军队的名义把这些人招入军中,不需要他们上战场,只要为军队开垦田地,进行耕作即可。”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粮食储备,还能妥善安置这些人,没有浪费这些宝贵的青壮。”
      ……
      曹操眨了眨眼睛。
      先是看了看地图。
    

第一百八十章昭姬:姐姐我啊,今日高兴的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