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入户调查可以结束了,这家的老人基本处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情况,是比较理想的居家养老状态。
调查问卷最后,都有一个选项,属于综合评定意见,倩倩作为组长,在里面标有“较优秀”的栏内,打上了勾。
算了一下时间,从入户到做好调查问卷,用了35分钟时间,倩倩要加快进度,按原计划每组每天要完成十五到二十家的任务。
同一个楼房单元里有两三户需要调查的人家,这个小区住户相对比较集中,属于企业办社会性质的住宅小区,人与人之间都比较熟悉。
“哎,姑娘,三单元一楼住着两位退休职工,他们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你们去看看吧!”
热心的居民知道这些人是来调查老年人的,便主动给他们介绍着。
“哦,谢谢你了阿姨,我们马上就去!”
这两位老人也就六十多岁,男方前年患了脑溢血,现在行动不便,基本上需要老伴在身旁照料。
“奶奶,您一个人照顾老伴,自己感觉行吗?”
雷倩倩进入了家中,她亲眼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患者,他的语言功能也出现了问题,神情显得有些呆滞。
“行啊,不行又能咋样?总不能给儿女们增加负担吧!”
老奶奶并不回避这个话题,她主动说道:
“好在老头子得了病后,办了慢病门诊,平时的吃药和治疗可以享受报销,我们的负担也不是太重。”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退休后的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医疗保险的事情,也怕得了大病后,会增加沉重的经济负担。
像他们一样刚退休的职工,其实才开始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因为儿女们在三十多岁后,大都才可以相对稳定下来,以前无论成家还是买房,以及自己孩子的照料,多多少少都离不开老人的资助和帮助。
这种现象在城市人口中占了很大比例,也是城市家庭较为普遍的现状。
孩子们不在身边,老人平时就需要照顾好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所有生活问题。
“孩子们多长时间会来看你们一次啊?”
倩倩以拉家常的方式,进一步与女主人聊着天。
“一般都是春节,平时他们都很忙,也指望不上!”
“是啊,孩子们有自己的工作,尤其在大城市上班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压力。”
“那奶奶没考虑过去他们那里生活吗?这样你和爷爷也有人照顾了。”
选择去子女所在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其实也不少,但必须要有很多前提条件。
“想也想过啊,可我们没有能力买房,好不容易才给儿子凑了首付款,小两口也就买了几十平的小房子,我们去住哪啊?”
这就是现实,选择去投奔子女养老,在更大的城市买房或与子女同住,都是很大的问题。
时间关系,倩倩不得不结束这家人的走访了,她在问卷上详细记录下了这两个老人的情况,并在最后“良好”栏内打了勾。
还有一户人家,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独居,儿子一家人虽然也在本地,但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
&nb
第68章 孤独的老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