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家庭相聚,总是非常匆忙地结束了。
雷倩倩和家人依依惜别,临走时父亲给她装了各种吃食,有她最爱吃的“辣椒酱”,还有枸杞和大枣等。
“咱们这是干旱地区,也就只有枸杞和大枣是特产,带回去让你们的同事也尝尝!”
“你从小爱吃家里做的辣椒酱,你爸昨晚一夜没睡,给你做了好几种口味的,你挑着吃……”
母亲唠叨着,倩倩的行李箱快要撑爆了,实在装不下更多的东西。
“爸妈,已经很多了,好吃的哪能一次都吃完啊,留着女儿回家再吃!”
这是父母对女儿满满的爱,倩倩就这样怀揣着暖暖的爱意,踏上了返程的路。
回家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倩倩的心里却难以平静,首先是令她感到开心和愉快的事,父母的状态很好,尤其是父亲,现在的变化简直太大了。
倩倩觉得父亲的身影,从来都没有这样高大伟岸过,以前总觉得他不苟言笑,也让人难以接近,在家就是典型的家长做派。
如今却完全不同,除了他自己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之外,也懂得了体贴和照顾母亲,把家庭氛围营造得温馨又温暖,实在让人有点感动。
那么母亲无疑是幸福的,他们的晚年生活让倩倩觉得很放心,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和满足。
而老刘头和赵阿姨却恰恰相反,他们的晚年生活让人同情,也叫人心生酸楚,老人不应该再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同待遇了,他们应当过的幸福才对。
倩倩知道,像他们这样的老人,在那座小煤城应该还有很多很多,特殊的地域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是造成现在这种生存现状的原因。
观念的相对落后,让老年人只能选择百般地忍耐,并继续负重前行,按说赵奶奶和刘爷爷都可以去养老院养老,他们不应该再为子女而“活着”了。
小城也有养老院,并不是不具备养老的条件,关键是老人们很难走出这一步……
“养儿防老”这是多少年来的传统观念,有错吗?当然也没有错,总不能让全国所有的老人都扎堆去养老院养老吧?
中国是注重亲情的国家,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这才是中国人最“正常”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从没有改变。
但是,社会确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农村还比较特殊的话,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里的人,早已经面临着“树大分枝”的现象了。
这也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重新建立和分配的结果,老人有自己的工作,社会有社保和医保,国家已经成为了负担他们养老的主体。
子女更是如此,凡是劳动者,都会享有社会保障体系所带来的各种“保障”,子女可以不再负担老人养老的问题。
但是,还是但是,再先进的社会保障,也无法割断始终搭建在老人和子女之间的,那根无形的亲情“纽带”,这从人性的角度,也是不能被割断的……
雷倩倩一路在思考,她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回到了关于“人性”的命题上了。
回到单位后,倩倩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她现在的心情格外轻松,父母让她安心,便要把精
第56章 父母在家就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