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屏山一分校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米兰所教的初三毕业班才三十一名学生,比起在朝阳中学班班满额,超过五十名学生来说,工作应该是轻松的,至少作业都少改了二十多本。
米兰看着学生名单,心想,就这么少的学生,教起来应该不是很费劲。
语文作业最麻烦就是改作文,看文、改错别字、更句、调段落、批语等等,改一本作文至少要花费五分钟时间,难改的有时半小时还不定改好一本,所以少一本就少很多工作量。
米兰初时踏进班级,看着下面三十一双眼睛新奇的打量自己,有一种重回朝阳中学第一次教学的错觉,只是低矮昏暗的教室,高高低低不配套的半旧桌椅,才提醒自己身在何处。
山村的学生看上去长得普遍比城里的学生瘦小,似乎全都是营养不良的样子,不管男生女生,衣着看上去都朴素得掉土渣渣,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而且全班只有五名女生,据刘志刚介绍,女生进初中的人本就少,可越读就越少,能坚持读完初三的女生每一届都不会多于十名,辍学的人相当多。
米兰问:“这是什么原因?”
刘志刚说:“家长认为女孩子迟早嫁人的,嫁到婆家就是别人媳妇,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所以不重视女孩子的教育,只让女孩子留在家里做干活。山区的女孩子读书晚,有的到了九岁十岁才被村干部反复劝读的压力下上学,嫁人也早,十四五岁就订婚了,十七八岁嫁甚至更早过去,等生了孩子领证的人有的是,所以到了初中就嫁人生孩子,这样还怎么读书。”
米兰听了为山村的女孩子感觉难过和惋惜,她们只是家庭生育的工具和劳力,没有享受过现代化的文化和物质生活,谈不上理想和追求,无声无息将自己的一生蹉磨在荒芫的山村里。
山村孩子们表现也老实多了,一节课下来,全程安安静静,没一个学生说话,只是木讷的坐在那看着米兰。米兰讲到有趣地方,他们最多也只是面露微笑,连笑声都很少。
提问学生是教师了解对方是否学会了所说的知识点,米兰看出学生们对提问的害怕,态度温柔要鼓励他们:说错不要紧,多回答问题就习惯了,经常回答问题能锻炼听说能力,学的知识也越牢固。
鼓励动员了一番,米兰为了不让学生们产生畏难情绪,她正上着鲁迅《故乡》一课,挑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作者所叙述的少年闰土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各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们个个沉默不语,没有一个人举手,米兰目光看向某一学生时,有学生害怕得低下头,有的学生看向别处,有学生缩着肩膀,眼里是惊恐不安,生怕被米兰点名。
米兰进一步引导:“只要大家在课文里找出有关段落,读出来就可以了。”
在朝阳学校教学时,米兰班的学生再怎么难的问题,还都会有二三个人举手,如果是容易问题,举手一大片,甚至有的学生还怕叫不到自己,高高的举着手叫着:“我来我来!”好不热闹。
&
第83章 一潭死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