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 给知县送礼[2/2页]

特殊锦衣卫之神探出击 小松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去。
      等他一路到了县衙前,转过弯儿来,就到了县衙的内衙,也就是县老爷家眷居住的地方。
      没错,为了捕快一职,他要亲自给县老爷送礼了。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明朝县衙的基本结构:
      县衙里最大的自然是知县或县令,叫作主官。
      手下有两个副手,一个是县丞,一个是主簿,这两位叫作佐贰官。
      这仨人都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县里的行政长官。
      常言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意思是官,是吏部调任的。而吏,衙门内的办事员,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一般世袭或本地招募。
      这次集庆县衙招募捕快,对于普通农家子弟来说,确实是一个改变家族命运的好机会。
      再往下,衙门里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叫作三班六房:三班是指皂班、壮班、快班,负责仪仗、治安、缉捕之类,有时候还会多一个捕班,和快班合在一起,就是老百姓熟悉的“捕快”;林木此次“应聘”的就是捕快。
      而六房对应的是朝廷六部,分为礼、吏、户、工、兵、刑六个部门,各有主管业务。在这些机构里办事的人,统称为吏,也叫“胥吏”或“吏胥”。
      这些吏基本上由县衙发工资,虽然不高,可田亩税、人丁税等之类的赋税却是不用上交或减半上交,平日里的一些苛捐杂税,更是不用理会。若是有精力,还可以做个小生意弄个小买卖什么的,日子虽然不能大富可也足以小康。
      话说,太阳已经落山,夕阳的余晖将行人的倒影拉的很长,街道上的大多数店铺到了打烊时间,纷纷关门歇业,行人也各自回家做饭去了。
      这个朝代的人真可怜,夜生活基本没有,能够消遣愉快的场所更是少之又少。
      林木拎着大包小裹的礼物走到内衙前,四处打量一番,见并没有人注意自己,便使劲扣打门环。
      “谁呀?”门内传来侍女的柔弱的声音,可声音里满是警惕。
      林木脸贴着门缝,客气地说道:“请帮我通报一下,说是林勇的儿子林木,今日有事特来拜见你家老爷。”
      集庆县刘知县,此时正在书房挥笔泼墨,抒发胸臆,白纸上赫然写着: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刚写完“阔”字,正满眼欣赏的看着自己苍劲有力的字迹。
      下人前来禀告,说是故友林勇的儿子林木前来求见。
      刘知县一听“林勇”二字,脸色顿时大变,刚端起的茶杯险些摔掉。
      “快,快把他请进书房。”
      十年前他刘知县不到二十岁,科举屡考不中,不得已子承父业,在九江县衙里做了个小小文书,每日写写记记,日子过得悠闲从容。
      可好景不长,元末起义军领袖陈永亮率领部队占领九江府,林县令为了给大家更多逃跑时间,选择孤身前往叛军军营,谈判不成,最后英勇从容就义。
      刘知县自言自语道:“林家有恩于我呀!”

第十二章 给知县送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