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了门以后,陈云首先想到要做的事情便是去找同村的刘桂英打听一下罗青志家具体住在哪个位置。
      经过一番询问和寻找,终于弄清楚了罗青志住处所在方向的陈云马不停蹄地加快脚步朝村子西边赶去。
      当他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目的地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让他不由得一下子愣在了当场。
      原来,呈现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座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牛棚,四周杂草丛生,看上去显得格外凄凉与破败。
      他完全没有想到,罗青志这样一个有文化的人,居然会居住在这种地方。
      这座牛棚位于村子的一角,它承载着早年村民们饲养牲畜的记忆。
      那时,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牛儿们在棚内悠然自得地生活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批知识分子响应号召来到了这个村庄。
      他们不得不与牛一同居住在这里,开始了一段别样的生活。
      起初,这些知识分子们或许还感到新奇,但日子久了,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逐渐显现出来。
      后来,浩浩荡荡的返乡热潮兴起,犹如一阵春风吹过大地,给这些知识分子带来了解脱的希望。
      终于,他们可以告别这段艰苦的岁月,回归城市的怀抱。
      罗青志,这位来自京城的大学教授,本应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却阴差阳错地被困在了这个小村庄。
      即便是未能及时回城,以他的身份地位,似乎也不该住在如此简陋的地方。
      此刻,陈云眉头紧蹙,心情沉重地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朝着那座破旧不堪的牛棚走去。
      远远望去,牛棚已然倒塌了将近一半,曾经的热闹场景已不复存在,里面的牛也早已分散到其他地方去饲养了。
      当陈云走近时,他惊讶地发现,虽然牛棚的大半部分已经损毁,但剩下的这半边竟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靠近倒塌之处,原本杂乱的地面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下方摆放着一些带有缺口的瓦罐和瓢盆,其中还积存着些许从屋顶漏下的雨水。
      再往里面看,相对较为干燥的地方,则是罗青志日常做饭的区域。
      那里仅有一个简陋的泥瓦炉灶,炉子里面空荡荡的,不见一丝烟火气息。
      而在炉灶旁,唯一还算完好的搪瓷盆里,盛着一些略显浑浊的水。
      在这间破败的屋子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保存状况最好的竟然是那张位于最南端的竹床。
      尽管历经岁月的侵蚀,但竹床依旧坚固,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主人对生活的坚守与不屈。
      在竹床上面铺了一层稻草,还有一床打了很多补丁的铺盖。
      从竹床上面的布置可以看出,罗青志明显只睡了竹床的一边。
      因为竹床另一边压着很多的书本,将半边竹床都占据了!
      看到竹床上面的书,陈云不由得愣了一下,看到了一些老古董。
      特别是最里面的一本清代的《本草纲目》,更是吸引了陈云的注意力。喜欢重生1979:从下河抓鱼开始请大家收藏:

第136章 住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