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广鸿十五岁这一年,他的世界开始发生了巨变!
在汉帝国,男子十五岁束发,称为“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象征着男孩向男人的转变,是“择业”的重要人生关卡。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这时候的男孩要干点正事了,不能再啃老了,最起码也要开始实习了,而此时文武双全的李广鸿,整天被人夸耀为“文武全才”、“神童”,也有点飘飘然,自负文章武功皆难逢敌手,就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如果此时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此句,李广鸿必然认为这就是说他的!
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是,他所在的渠犁城,将要在历史的风雨中飘摇......
其实,自从他出生以后,历史的走向就开始飘忽不定起来,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接连发生,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这个西域边塞重镇,只不过这里远离大汉帝国的中心,生活和战斗在这里的人们,暂时还觉察不到这股凌厉的寒意而已......
首先,就是汉大将李广利损兵折将、兵败降敌,后在匈奴遭妒被杀!
李广利,中山人,跟陇西李氏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乃皇帝宠妃李夫人和协律都尉李延年之兄,昌邑哀王刘?的舅舅,其人军事才能平庸至极,一生征战小胜若干,大胜寥寥,所赖着不过是妹妹的受宠。
此人也是间接导致飞将军李广将星陨落的罪魁祸首,在当时汉军对匈奴作战处于全面优势和压制态势的时期,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损兵折将的“胜仗”,令世人侧目。
征和三年,皇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征讨匈奴,初时尚算顺利,接连击败匈奴右大都尉与卫律所率五千骑兵,进逼范夫人城,兵锋直指单于王庭!
但是好景不长,因家人卷入了巫蛊之祸和立储之争,悉数下狱,李广利远在前线,听闻此噩耗,犹如五雷轰顶......
巫蛊之祸是另一件对当时局势影响重大的政治事件,具体过程就不说了,说说结果,皇帝命宠臣江充彻查巫蛊案,大兴连坐之法、逼人认罪招供,牵连无辜甚广,招致时局动荡。
在此其中,江充趁机陷害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被皇帝派兵败之,拥护太子之军士悉数被屠,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长安大乱,血流成河。
此事件先后牵连者达数十万众,史称巫蛊之祸。
因太子之位悬置,李广利就与他的政治盟友、丞相刘屈?用苣保?蛩阌盗⒚妹美罘蛉怂??亩?硬?赝趿躞m立为太子,刘屈?佑υ省=峁??嗣患父鲈拢?罟憷?驮谇跋咛?咆┫嗔跚?右颉拔坠啤焙汀傲⒋ⅰ倍?镅?镀?校???钠薅?苍獯?肚艚??南麓笪?炭郑?嗨贾?拢?ㄓ辛⒐κ曜铮??Φ止??蛴幸幌呱???旎邮Ρ苯??钊胄倥??拇娼男遥?郧笏偈ぃ
不根据实际情况,不了解双方军事形势,不计较战略战术,以数万汉家儿郎性命为赌注,贪功冒进,结果累及全军,前后损兵折将计七万余众!这其中既有汉家子弟,也不乏西域诸国的仆从军,尽皆没于此役!而身为大将的李广利,却只身投降匈奴。
一时之间,西域诸国震动,汉帝国经过60年血战积累下来的赫赫声威,几近毁于一旦,西域边疆地区原本日趋稳定的局势,开始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其次,就是《轮台召令》的发布,彻底改变了汉帝国对西域地区的基本国策。
征和四年,为应对李广利大军惨败而导致的边疆局势不稳,桑弘羊等诸大臣上奏请求在轮台大规模屯田,整军备战,进一步将对匈奴的战争规模扩大,结果被皇帝否决,并下达了《轮台召令》晓谕臣下,对派遣李广利远征匈奴之事深感悔恨,表示当今政事,最要紧的应当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将汉帝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向内部治理上来。
《轮台召令》一出,举国哗然!
这份带着部分自责口吻的诏书,部分否定了多年对匈奴作战的重大意义,意味着大汉帝国皇帝对自己的扩张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调整,标志着治国路线由“尚功”调整为“守文”。
固然,当时因为连年战争,靡费良多,汉帝国客观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困难局面,但其实民力尚足,空虚的只是国库而已,而且,因为东西方贸易,给汉帝国带来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使得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陇西和长安周边地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简单的举个例子就能看出来:
要知道,当时汉帝国后期对匈奴用兵,一般军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战力量来自西域诸国和当地胡人的踊跃参与,甚至他们的粮饷都是自备,不需要汉帝国支付,只需要带着他们去打匈奴,他们就对大汉皇帝感恩戴德了!
《轮台召令》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
意思就是说,各国在长安留学的西域子弟,一听到汉帝国要对匈奴用兵,第一时间啥也不管了,赶紧跑回去报信,举国总动员,准备好兵员粮饷,甚至有的国王都亲自带队,跟着汉帝国打匈奴去!
大汉帝国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空前绝后的影响力和动员能力?
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跟着大汉打仗有肉吃,能够抢钱、抢粮、抢人力,打了胜仗还有奖赏,死了人,还有汉帝国的抚恤,条件很优厚,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们可以趁机做生意,将汉军掠夺来的财富和物资用较低的价格买下,然后再向西方贩卖,对于他们小国寡民来说,这可是天降的财运,必须要抓住!
因此,在当时西域如此艰难的自然条件下,大汉帝国对匈奴用兵,一次出征动辄十万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以战养战的同时,还部分实现了后勤的本地化。打匈奴对西域诸国来说,不仅是政治正确,还能带来巨
第315章 李广鸿西行记(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