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操也并不害怕,微微欠身之后继而拜倒在地上,柔声道:“见过丞相。”
      “这…”
      曹操瞪大了眼睛,立刻询问道:“蔡氏,你这是在做什么?”
      蔡琰眼中含泪,抬起头说道:“丞相,妾身是为自己的夫君而来的。”
      “董祀?他怎么了?”
      曹操做讶异状,面露不解。
      “妾身的夫君犯了重罪,死在顷刻。妾身是来替夫君求情的。”
      蔡琰恭敬地说道。
      “有这事?”
      曹操皱起了眉头,招来手下官吏询问了一番,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面向蔡琰,脸色颇为艰难地说道:“董祀屯田不利,玩忽职守。我南下在即,粮草辎重本就极为重要。不杀他不足以正人心啊。”
      此话一出,殿中的大小官吏齐齐色变。
      但见蔡琰悲痛欲绝,忍着眼泪说道:“昔年妾身深陷北境,已经育有两子。是丞相将妾身赎了回来。自此妾身便与自己的骨肉天涯两隔。”
      “回来之后,妾身本欲归隐林间,余生只愿青灯古卷相伴。是丞相,将妾身许配给董祀为妻。”
      “妾身半生流离,所亲所爱之人皆化为黄土。董祀怜惜、疼爱妾身。让妾身久违的感到了世间的温暖。可丞相您现在又要杀了他...”
      眼泪夺眶而出,蔡琰哽咽着泣不成声。
      大殿中的其他人心有戚戚,不忍卒视。
      蔡琰哭了一阵子,抬头望向曹操,啜泣着说道:“妾身已经有了夫君的骨肉,这可怜的孩子生下来就见不到自己的父亲,届时他问妾身的时候,妾身该如何回答他啊...叔父!”
      曹操一听,想起自己与蔡邕的过往交情,眼中略过一丝悲伤。
      连忙唤人来赐给蔡琰头巾还有鞋袜。
      伤感地说道:“我知道了,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蔡琰哆嗦着,眼中明亮了几分,连忙说道:“丞相的马厩里良马上万,手下有数不清的精锐士卒,难道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丞相,蔡氏情真意切,或可网开一面。”
      程昱拱手说道。说罢其他文臣也纷纷替蔡琰求情。
      “唉,好吧。你快起来吧,我让人去传令就是了。你有孕在身,切莫伤了身体。”
      曹操终于点了点头。
      又望着蔡琰笑道:“我听闻蔡邕在世的时候,你家藏有许多典籍。可还记得起来?”
      蔡琰稍加思索,回禀道:“家父留有四千余卷,可因为连年战乱全都遗失了。妾身靠着自己的记忆,能够写下四百余篇。”
      “好!”
      曹操抚掌大笑:“不愧是蔡伯喈的女儿。来人,赐纸笔,去偏殿陪夫人去摘录下来。”
      蔡琰却摇了摇头,目光清冷了几分,微微欠身道:“男女授受不亲,丞相想要,妾身自己写给你便是。”
      说罢起身告辞,在几个侍女宦官的搀扶下走入了偏殿。
      曹操跟着起身,远远地看了两眼,砸了咂嘴。
      走到荀??肀撸??苑叫θ萆衩兀?沟土松?艉闷娴匚实溃骸拔娜粑?稳绱丝?陌。俊
      “在下是为丞相开心,丞相一举两得。”
      “哦?说说看。”
      “其一,丞相以董祀之例告诉朝堂,南下势在必行,任何人不得推诿阻拦。”
      “其二,丞相得到了蔡伯喈家的迷藏四百余篇,大汉士林必将翘首以盼。”
      “不愧是文若。”
      曹操赞叹着说道。两人就在这殿中以极为细微的声音交谈着悄悄话。
      似是旁若无人。
      “其实嘛,还有一得。”
      曹操挠了挠胡子,嘴角得意的勾起。
      荀??陀行┡?幻靼琢耍??芬苫蟮乜醋挪懿伲?坪踉诘却?哦苑降幕卮稹
      曹操哈哈大笑,压低了声音说道:“好久没见到蔡琰了,想念她的容貌与风姿,今日再见,心情畅快。”
      “这...”
      荀??徽蟠磴担?姑换毓?窭矗?涂醇?懿俅笮ψ抛呖?恕
      立于殿中央,曹操收敛起了笑意,目光所见,是他数十年来的收获。
      地位、财富、文臣武将。
      “我有意,即刻南下平定荆州、江东。”
      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自此再无争论可言。
      “曹仁!”
      “末将在!”
      “你即刻前往许昌,与驻守在许昌的张辽、于禁、乐进会和。进军至昆阳、舞阴一线。”
      “遵命!”
      “元让(夏侯???
      “末将在!”
      “你前往宛城,同李典一起进军博望、棘阳。”
      “遵命!”
      “荀令君留守许昌,安抚天子及文武百官。我自亲率水陆大军八十万南下剿除叛逆!”
      “复天下之一统!”
      “呜~”
      建安十三年,号角声响彻四野。
      丞相府的命令传达开来。
      数十万计的士兵早已整装待发,即刻拔营南下。

第50章 建安十三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