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前去查看,路上一来一回,也要花费数月,姜宁甚至想要亲自前往,查看沈清川是否安好。可是在这种时候,姜宁必须坐镇朝廷,才不会生乱。
因此,姜宁就算再着急,也没有办法,只能在宫里枯等。
前几日姜宁又收到了一封边关的军情折子,不过这一次的消息是好消息。
周知瑾的军队在得到了商人自发募捐的粮草后,撑了下来。
再过了两天,姜宁当初派人送往边关的粮草薪碳也终于送到了边关。边关的粮草暂时是不缺了。
除了粮草之外,姜宁将京郊冶铁厂铸造的兵器,全部都随着那批粮草一同运往了边关。
周知瑾的军队,如今粮草充足,又有强悍的兵器,面对蛮人,毫不畏惧,个个英勇无比,如今在战场上,已经是占了上风。
现在粮草充足,士兵们士气正盛,周知瑾打算趁着这股士气大涨彻底打垮蛮人,让他们以后,都没有实力,也没有办法再来侵犯大夏子民。
对此,姜宁思索片刻,有些犹豫不决。这一次,若是一鼓作气,有很大的可能可以将蛮人一鼓作气的打回草原深处。
胜了这一战,此后百年内,大夏边关都将和平,再无战事。
可若是蛮人忽然变了策略,与大夏将士迂回,那这就有可能变成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若是这场战事,最后变成一场拉锯战,那所要消耗的物力财力,对于如今的大夏来说,是没有办法承担的。
如今大夏刚经历一场大灾,正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物力可以支持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还是不战,是一个重要的抉择。
姜宁待在宫殿想了许久,最后还是觉得,战!
从去岁入冬开始,姜宁就已经病倒,直至新年开春,病根仍未除尽,姜宁觉得,自己剩下的时间,恐怕没有几年了。
以后,或许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的时机,大挫蛮人的实力了,这一次,是险境,也是机遇。
不过,即使是觉得战了,姜宁还是给周知瑾下了命令,这一战,一定要速战速决,如果没有办法在半月内解决,那就不要恋战,退回边关。
半月,是朝廷能够支撑他们的最久时间。
送信的信使连番轮换,跑死了几匹马,终于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姜宁的命令送到了边关周知瑾的手中。
周知瑾看到折子,也是明白了姜宁的意思,立即召集将领商讨对敌之策,争取把他们打个一网打尽。
此时蛮人已经被边关军队打的退守百里之外,但是百里之外,他们却迟迟没有撤退,还时刻想着反扑,却又一直没有行动。
大夏军队不可能奔袭到百里之外前去功打他们,一是蛮人如果看到大夏大批军队前来,他们完全可以且战且退,让大夏军队打不到他们。
二是若是追击的太深入,后续的粮草补给,防御工程跟不上,容易反被蛮人打死,因此,如何把蛮人引诱过来,并且断其后路,困扰着周知瑾等人。
此刻,周知瑾的营帐内,一群将领军事都在商议对策。
&
暴戾帝王的盛世王朝3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