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
姜宁在茶馆里听着学子们高谈阔论,倒也听出了几分意思,特别是其中一个人的想法,让姜宁也受到了启发。
因此,姜宁也对他多了几分注意。听到与他同行的人喊他江遇风时,才恍惚想起来。
去年上来的折子,里面提到了一个少年天才,也是名叫江遇风,如今想来,就是楼下那人了。
姜宁坐着听了一番学子们论道,心中对学子水平有了大概估算后,将几个人记下后,就与沈清川一同回宫了。
几日后,官员将进去殿试人员的名单上呈给姜宁,姜宁一看,江遇风赫然在其中。官员请姜宁亲自出殿试试题。
殿试当日,姜宁亲自坐在大殿之上,看着殿下众学子垂首答题。
这一次的题目,她出的很是新奇,也不知学子们会给出怎样的答卷。
姜宁这一次出题,考的却是学子们,如何看待商贾。
那一日在茶馆中姜宁听到,学子们猜测,今年的题目可能与番薯玉米甚至是京郊的冶铁有关。
也无怪学子们会有这样的猜测,这两年姜宁轰轰轰烈烈的寻找番薯,玉米与推广番薯玉米种植的行为,给了学子们错觉。
至于冶铁,也是最近发生的大事,将它纳入重点也不无道理。
可学子们却忘了,他们坐在学堂之中,对于农业种植不见得多了解,而农业的地位重要性,考也是老生常谈,没有意思。
至于冶铁,涉及的事物太多,学子们或许能写到一二,但多的,姜宁就不做期望了。
对于商贾的看法则不同了,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阶级观念深入人心,若是商贾,即使是万贯家财,却不如一个贫困的农民受人尊敬。
世人对于商人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却没有意识到,商人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为人们的歧视,进一步导致了商人重利狡猾的心态。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就赚取你的钱财,家财万贯,也过的舒适。
商人把握着一个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若是商人发生了**,很容易覆灭整个国家。
世人都以为商人没有感情,为了能够赚钱,甚至能够抛妻弃子,但其实,他们中间,也是有许多有情有义的人,比如黄富贵,比如游弋。
而且,在商人的内心深处,他可能,还是想要受到一定尊重的。
将商人这个隐藏的弊端处理掉,既有利于大夏的稳定,也有利于姜宁日后的管理。
殿中的学子看到这个题目时,也是十分的惊讶。
他们大部分人从小饱读圣贤之书,脑子里的士农工商阶级观念根深蒂固。
有人认为这是姜宁认为商贾祸国,想要他们写商贾的危害,于是没有细想,一顿笔走龙蛇,写的洋洋洒洒一大片。
也有人看到题目时,并没有急着下笔,而是试着揣度姜宁的心思,联想到京城里颇有名声的黄氏商行,一时间心中有了定夺,不疾不徐的下笔了。
暴戾帝王的盛世王朝2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