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将游弋进献的番薯,全部都送到了皇家的农庄里,让里面的佃农根据她说的种植要求,将番薯尽数种下。
番薯与玉米不同,在姜宁看来,番薯的价值比玉米更大,若是发生意外,番薯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当然,也不是说玉米可有可无,有些地方不适宜种水稻,但却很适合种植玉米,在那些地方种玉米,就可以增加粮食。
而番薯是找块地就可以种,在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山地丘陵地带,也可以种上番薯。
大夏的如今种植程度太低了,许多地方都还饱受饥荒的危害,若是广种番薯,或许可以缓解一二。
为了更好的激发佃农的种植积极性,姜宁特地宣布,种植番薯的的佃农,三年内减一成税。
听到这个条例,又被告知了这番薯每年守成甚至远超水稻,佃农都积极的申请种番薯。
很快,百斤番薯就全都分发下去,没有领到番薯的佃农个个锤头顿足,只恨自己没有早些上,如今错失良机了。
在姜宁吩咐佃农种植番薯之时,宣县也传来了好消息,当初王康回到宣县后,让县民广种玉米,如今玉米也全都成熟收获了。
因为玉米种植时正好是水稻收割后,因此玉米完全算得上是额外的粮食收入。
而且,大概是因为农民大多悉心照料了,玉米的收成也很是喜人。
宣县将玉米收成的喜讯上报京城,和喜讯一同到来的,还有千石玉米。
姜宁没有再将这些玉米送到黄氏商行当赠品。而是派官员将这批玉米脱粒处理好后,送到了云州。
云州地理位置特殊,水源不足,不能够种植水稻,荒地众多,常年闹饥荒,每年朝廷为了云州稳定,运送了许多粮食过去。
而云州的土壤和气候,却是能够种植玉米的,将玉米运到云州,既能够缓解云州的灾荒,又能够减少朝廷的支出,一举两得。
而且,因为有了宣县这个事例,也不用担心云州百姓对玉米怀疑,不去种植。
将玉米运送到云州后,姜宁就没有什么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了。
藏书馆的建设还在慢慢进行,因为有了京城藏书馆的修建,其他州府的藏书馆照着建便好了。
没有了世家大族的阻挠,建好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陈远安的京郊炼钢厂,好像陷入了困境,虽然摸着了一点精钢的边缘,但迟迟没有找到冶炼的具体方法,还在苦苦探索。
黄氏商行还在源源不断的出售玻璃制品和胭脂水粉,为姜宁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利用这些银子,姜宁不断的修建完善大夏的水利设施。
时不时的和沈清川等大臣商议政务,偶尔给黄氏商行提供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游弋也确实有能力,短短几个月,就将书铺开在了各个州府,姜宁想着,若是再过些时间,怕是乡县里也能看到游弋的书铺。
他的这些书铺,也确确实实缓解了各个州府里藏书馆拥挤的问题。
度过了炎热的夏季,秋季来了。
暴戾帝王的盛世王朝2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