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6章 走马再上任(2)[1/2页]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 寡欢太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臣,知罪。”
      夏元吉十分的痛苦,抬起头,又低下去。
      刘遵也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再以恳求的目光,去看朱元璋。
      历史上的夏元吉,是个出了名的刺头。他经常劝谏朱棣,而且很多次都让朱棣下不来台。
      “太子留守京中,失之甚者,朕欲废储。”这是朱棣的一句气话。
      这个时候,大臣们应该赶紧劝谏,给朱棣一个台阶。毕竟,朱棣也不是真的想废太子。
      结果,夏元吉直接回答,“此陛下之家事,臣等唯当主。上既欲废太子,臣请为其议敕可。”
      最终的结果是,夏元吉入狱,而朱高炽安然无恙。
      朱元璋看着夏元吉,看了很久,他也笑了。他不知道夏元吉大才究竟如何,但他知道,在这么多人的面前,把夏元吉抓走,绝对是有损皇家威望的。
      “起来吧。”朱元璋眼神一瞥。
      毛镶会意,命飞鱼服放开夏元吉。
      而夏元吉,拍了拍腿,终于还是跪了下去。
      大明朝,文人的时代,开始于三杨时期。但是文人的风骨,却起于夏元吉。
      后世的文人们,经常把夏元吉当作榜样。然后,用这所谓的风骨,去违抗皇帝的意思。
      “咱听说,你说朱门难入,庙堂难进。”朱元璋又说到了那首诗。
      “烟花巷陌志功名,鸿鹄坠金陵。朱门难入忿难平,孤蓬忆晚晴。
      丹心冷,碧血凝,只身陌路行。纵将三才葬旗亭,休听后世评。”
      十分激进的一首诗,这是夏元吉的自荐,也是夏元吉的心中不平。他自幼丧父,受尽屈辱。
      他空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
      乡试时,他只是不愿意交那点墨钱,直接落榜。
      第二次时,又是点墨钱。幸得同乡刘遵帮他交了,夏元吉才得以入京会试。
      他见过太多不平事,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有了如此激进的诗。
      但是,夏元吉并没有想过。
      在同龄人之中,他已经是佼佼者了。二十出头,便已经登科金榜。不像很多人,甚至七十岁,还只是个童生。
      “咱问你,你有何不平。”这个时候,朱元璋倒是很愿意听夏元吉说一说。<

第706章 走马再上任(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