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头扎黑巾,着粗布麻衣。
腰间挂着柄青铜宝剑。
此时此刻,不少人皆是聚集而来。
望着面前粗犷的屠户,只感到悲愤。韩信也是万万没想到,竟能在阳武县又撞见此人!
他本为淮阴县人士,年少亡父,乃布衣黔首。少年时曾于淮水垂钓,偶然间遇到位老丈。那老丈操着口魏地口音,衣着不俗,断定他假以时日必能成就番大事!
然后,把他辛苦钓的鱼给吃了。
当时韩信恨不得把那老丈推进淮水!
这可是他三天的口粮!
那老丈须发皆白,竟有如此饭量?!
老丈自称出自兵家,吃完鱼后便教了他些兵法谋略。接连几日,老丈都会于淮水河畔出现。韩信钓鱼,老丈吃鱼。吃完鱼后,便会传他些兵法。
旬日后,老丈就消失了。
从那后,再也未曾出现过。
韩信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给坑了?
当然,那老头的确是有真本事的。老丈引经据典,为他讲述昔日各种经典战事,而且分析的极其有道理。虽只有短短旬日,却令他受益匪浅。
可问题在于……有毛用啊!
韩信本想当个官吏,结果当地人都觉得他贫贱又无德行,连参加考核的资格都没有。他又瞧不上卑贱的商贾,更不愿耕种务农。
于是乎他决定效仿昔日的老丈,到处混吃混喝,就是七岁稚童手里的饭团他都骗。得亏他父亲在当地还算有些旧情,便勉强苟活下来。
后来,他的母亲病逝。因为家贫的缘故,没钱办丧事。于是他就找了处又高又宽敞的坟地,并且立下誓言,假以时日他定要出人头地!
当然,这话也就三分钟热度。
没过几天,他就继续跑去蹭饭。而且,还是那南昌亭长。这人与韩信父亲有些交情,关键是人脾气好。所以他每逢饭点就跑去蹭饭,就算被人嘲笑他也不介意。
后来,那亭长的妻子看不过眼。就提前把饭食准备好,等韩信跑去蹭饭的时候,连口剩菜都没给他留。自觉受到羞辱的韩信,一怒之下转身揍人
说白点,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饥肠辘辘的韩信没辙了,只得选择重操旧业继续钓鱼。作为资深钓鱼佬,他对自个的技术还是相当自信的。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连钓两天连个毛都没瞧见,饿的他是前胸贴后背,只能灌两口河水充饥。
还好,他钓鱼的时候遇到位好心的老妪。见他饿的前胸贴后背差点掉河里,就将块饭团送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皆是如此。韩信也是做出承诺,假以时日定会报答她。
老妪闻言却是狠狠将他喷了顿,还说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口吃的,压根就没指望你报答我。看看与你同辈的秦草,在咸阳混的是风生水起,半年便已爵至五大夫。而你却只能钓鱼为生,靠着别人好心给口饭吃。
于是乎,韩信顿时就悟了。
他要去投奔秦草!
秦草的事迹,他自然都听说过。
当然,有些事他是不信的。
什么槐树上长祥瑞?
啊呸,就忽悠你们这些愚夫!
还亩产五百石?
这是把田里泥巴算进去了?
最重要的是,他听东海郡商贾经常提及秦草。说秦草府上多气派,还说他们祖上都是一家人,都属于是秦氏。扬言昔日那武功县秦氏只是庶出,见了他们宗长也得尊称声季父。
秦国灭楚后,淮阴县属于是泗水郡,后来又划分至东海郡。自然,韩信也听说过东海秦氏之名,据说是燕国秦开的后人。也多亏这些人相助,韩信得到不少消息。
也就是说,秦草现在缺人!
韩信旋即把家产变卖,带着祖传宝剑就要跑武功县去,结果在关市中却碰到个年轻的屠户,还说他天天拿着把剑招摇撞市。要么从他胯下钻过去,要么一剑刺死他。
他不想惹事,便自屠户胯下钻过去。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即便被人视作胯夫,韩信也不在乎。
他相信以他的才学,必能成就番大事!
只要投靠秦草,再不济也不至于饿肚子。
他跟着商贾船只,至阳武县歇息。
而后,就听说秦草来至阳武县的事。他正想着该怎么去拜访秦草,结果又撞到了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屠户。
“哈哈哈,胯夫!”
“你也配抱着宝剑?”
“诸位可知这胯夫是何人?他是我淮阴县有名的胯夫,成日里不事生产,蹭吃蹭喝。就这样的胯夫,却偏偏自视过高,瞧不起别人!”
“来,钻过去!”
“钻过去,乃公今日便放了你!”
屠户实际上是来阳武县探亲的,恰逢当地张氏女大婚,便让他帮忙杀猪宰羊。没曾想又在这遇到了韩信,简直就是冤家路窄。
实际上,他就是看不惯韩信。
不过有氏而已,嚣张什么?
在淮阴县便处处瞧不起他们这些屠户。
明明自个都快饿死了,有什么资格?
韩信咬着牙,不发一言。
四周议论嘲笑声无比刺耳。
望着嚣张的屠户,眸中带着杀意。正所谓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区区个屠户匹夫,焉能懂他的鸿鹄大志?
“钻,钻,钻!”
四周围观的人也是在起哄。
实际上,他们压根就不认识。
只是听屠户这么说,心里也是不平。
扶
第195章 淮阴韩信,钓鱼佬从不空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