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皇子妃,也至少是个国公府的少夫人,可哥哥等不得……”薛宝钗一时落寞,暗自里,都快要把一口银牙咬碎:“况且……小选的事儿我且已经报上名去了,到时候若是能选上,国公府也奈何不得!”
薛姨妈一时犹豫,可奈何如今实在是没有更好的法子,若要摆平薛蟠的事,少不得寻娘家、寻姐姐想法子。
如今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母女二人走投无路,一时思虑定了,便归拢了家中现银,书信两封,一封送去王家,一封送去贾家,表明不论是家财散尽也好,只求能把不争气的薛蟠开脱去了。
这是薛家的烦扰事儿,待结果如何,也是后话了。
……
只是这件事儿在金陵城里被传的沸沸扬扬,都说薛蟠入了大狱,是要砍头。
这等热闹事儿,贾敞一家子也没错过,听那等闲话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差点就说到薛蟠如何被砍头的场景了。
梁氏听的心有戚戚,还仍有余悸,只同丈夫庆幸道:“得亏当年不曾和薛家相看!要是看了,怕是咱家淼姐儿也少不得被人说闲话!”
这年头就是这般,女儿家摊上一点不好的,便有那等人编排,梁氏觉得,幸亏当年没同薛家作了亲事,不然这会儿只怕自家也遭人不齿。
“阿弥陀佛!”梁氏默念。
贾敞却嗤之以鼻:“我叫你别那么急的,现在看见没有?你就是妇人之见!”
“我那不是也为着咱家孩子好么……”梁氏瞪了一眼贾敞:“眼瞧着咱家淼姐儿快及笄了……你瞧瞧哪家姑娘十五了还没定下婆家的?”
“前儿哥哥说的广东那边的齐姓学子不好么?”贾敞问道。
原来,这些年贾放也一直留心这这事儿,自他升了广东学政之后,便一直有人以学生之姿来拜见他。
当然,大半都是趋炎附势之人,但也不是没有真心向学的学子。
上回他见到了个祖籍广东潮州的学子,年方十七,人才样貌都可,觉得甚是不错。
且问了家中情况,父亲是潮州的一个从七品文吏,在县衙当值,家中也有良田商铺,端的是富裕。
祖上也是耕读传家,也曾出过一任京官,家里乃是本地的望族之一。
只因着那齐小公子母亲新丧,并未给他寻婚配之人,才拖到了十七也没定下亲事。
贾放便起了心思,见他为人温润有礼,且学问不差,觉得和侄女儿贾淼淼甚是相配,便急急的送了信去金陵。
梁氏当然也知道,她收到信的时候,把那封信来来去去看了多少遍了,差点儿就能把贾放写的齐家那点子背景背了下来。
可如今还是犹豫不决:“夫君……那可是广东府……离咱家可是千里远!如何舍得女儿这般远嫁!”
贾敞不以为意:“你就是目光短浅!哥哥且要到广东府做官,有他在,齐家不得把咱家闺女供起来?”
“可、可大哥大嫂也不是一辈子就在两广待着……”
“你呀!上回大哥还说了,叫我们来两广瞧瞧。你不知道,如今海运通畅,连哥哥家的絮姐儿那丁点儿小人,都能靠着海运做了生意赚银子,我们就不能了?”
贾敞其实是个极其精明的人物儿,虽在念书上不及哥哥贾放,但论做生意,十个贾放也不如他。
他在金陵,如今生意已经做的很是大了,论起银钱,只怕要比贾放一家子更财大气粗。
只不过他一向为人低调,财不外露罢了。
如今哥哥说了这等话,他其实早已经意动。
“我还想着,甚么时候咱家干脆一同去两广瞧一瞧……若是真如哥哥说的那般,以后我们有的是时日待在广东府……淼淼便是嫁去那,离我们也远不了……”
“哦……”
梁氏虽有些短视,但一点好,夫君说的话,她从没有不听的,便寻思起来,若是真的全家都去了两广做生意,淼姐儿嫁去,也不是个问题……
只是家里头还有个老姨娘……
还有个干闺女贾惜春……
这事儿只怕还得琢磨琢磨。
第47章 慧宝钗小选侍书职,呆霸王大难祸临头(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