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章 贺双喜贾放升四品,烦清静贾絮谋计策(2)[1/2页]

红楼:穿成贾府嫡女,闺蜜林黛玉 绿小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所谓蒙学堂,顾名思义,便是给尚未启蒙的小孩儿们上的学舍。
      琼州文风并不盛,好多土生土长的小孩子们很小便出来干活,挑水放牛,帮忙补贴家用。
      故此,出的读书人就更少了,只有那些富贵些的人家,才有闲钱把自家孩子送去念书识字。且琼州府上最好的学堂也是宋家办的,束?也并不便宜。
      贾家一行人初来此地时,还为了贾?贾?二人的课业师傅犯过愁,偌大的一个琼州府,竟还没有几位教的动二位哥儿的好先生。
      好在后来还是宋家帮了忙,把自家的先生介绍给贾府。
      可见,琼州上下,对读书一事的概念,真真是极其淡薄的。
      如今贾絮儿便瞅准了这个利害关系,建议贾放以他升官的喜庆名义,开一所蒙学堂,以供八岁以下的孩童开蒙。
      且是束?全免的那种。
      除此之外,学堂还管中午一顿饭食,所需不过是学生们课余时留下来帮忙干些维护学堂秩序的杂活。
      只希望,孔子礼教能在这片远离人烟的地带口口相传。
      礼仪教化,是乃重责也。
      琼州府的百姓听到此话,即便是对读书这事儿没什么意向的,也都动了心。
      这等天大的好消息,就像风一般,传遍了整个琼州。
      ……
      “唉,你知道吗?知府大人说要在城西龙华那疙瘩开什么学堂!不要钱的!我记得你家小虎六岁了罢?快去问问!”
      田埂上,两名包了头巾的妇人一边除草,一边闲谈。
      “……学堂?那玩意儿有啥用?我都和小虎他舅说好了,来年送他去纸扎铺子学手艺的!”
      “说你眼光短浅还不认了,小虎若是识字念得两本书的,说不准就能去城里当个掌柜的!还做甚么学徒!而且,知府大人心善,不要教束?就罢了,还管咱孩子一顿饭食!”
      “有这等好事?”其中一名妇人明显是不太相信:“大人们能这般好心?不要钱就算了,还倒贴?莫不是傻的吧?”
      “呸!我瞧你那蠢猪脑袋才傻呢!你俩口都是愚笨脑子,也不知怎么生出小虎子那等聪慧的……”另一名妇人啐了她一口唾沫,有些恨铁不成钢。
      “你不信就算了!反正我是要送我们家栓子去的……学不出个什么我非得打断他的腿!”
      那妇人又念念叨叨:“哎,咱们这位知府大人可真是大善人哎!从他来了咱这,我们这等子烂人也有了盼头……可惜听说贾大人快走了……”
      “好官呐,真是好官!”
      听了她的絮絮叨叨,另外那个似乎欲言又止,只是思索了半日。
      对他们这等穷苦百姓来说,能从地里刨食儿已经是老天爷赏饭吃了,谁还能奢望当什么府城里的大掌柜?
      想想也是奢望!
      只是……
      方才她同村说的,若是真的能管孩子一顿饭食,那便去的!
      ……
      不用怀疑,此次想送自家孩子去蒙学堂的百姓,自然是多的很。
      民众们的想法都很简单,不论学没学到东西,单单管饭这一点,便是天上掉馅饼!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这个岁数的小孩儿们,正是吃的最多的时候,若是晌午那一顿可以不在家吃,一个月下来,能省好大一笔粮食!
      冲着这个,蒙学堂的门槛也要被挤破的。
      更有远见一点的,觉得自家娃能念成几个字,便是考不上什么秀才老爷,将来做地主家的长工,那也能混上个管事。
      字如千金,能读书识字的孩子,定然会有更多优选。
      整整半个月,竟有数百位孩童来学堂报名的。
      好在贾家为了促成此等善事,不惜银钱物力,一切都井井有条,挑选了合适的孩童,一一为他们录了花名册,正式算入了学。
      其余的,也不需要甚么多久的准备工作,城西的地皮都是乡下,房屋价格也低,买了便宜的院子整修一番,再只叫木匠们连日打造了桌椅,蒙学堂次日便能开业。
      可是仅仅如此,也就只是为民做善事。
     

第39章 贺双喜贾放升四品,烦清静贾絮谋计策(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