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作为琼州第一大世家,虽说在外头人看去,算不得什么,实则底蕴深厚。
料想也是,宋家虽不声不响多年蛰伏,但已经是前朝传下来的世家了,若没半点影响力,只怕早就做了「余党」一派。
孟氏第一回拜访宋家回来,便只感慨宋家水深,叫夫君不必小看。
不过这一二年里,贾府和宋家关系淡淡,并没有来往密切,贾放做着他的知府,宋家也守着规矩,并无半点不妥之处。
以至于……贾絮儿只去过宋家两次,都是作为客人,也只在客堂用过几回饭食罢了,并没有细细究去。
这回却不一样了。
给贾府下帖子的,却是宋家老夫人。
这位是宋家名义上的大家长,原还是老南安郡王的嫡亲姐姐,身份尊贵。
她亲自下的帖子,孟氏接了,也是和贾放二人面面相觑。
贾放在屋内踱步半日,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回事。他是给宋家通气,提了海运一事,只是事情过去半月余,尚且不见音信,他原以为已经石沉大海。
可这封帖子的出现,又叫他觉得不对。
孟氏只宽慰道:“不论如何,老太太算是长辈,我们合该去拜谒一番才是。”
既如此,贾家一家次日里都打扮齐整,往宋府来。
宋府坐落在琼府府城的西南,占地极广,围墙竟逶迤数里。
贾絮儿头一回见了,只惊叹,这比大观园估计得大了不少。
不过这且是地多人少的琼州,也该另计。
一家人去了宋府,宋府竟一改往常的低调,派了下人在正门迎接。
可叫人惊奇的是,宋家下人规矩甚好,这般多的丫鬟小厮,人来人往,竟没有半点响动。
和上次去宁荣二府上的热热闹闹比,宋家的规矩严谨的分毫不差。
不过等进了内院,那些在外头服侍的下人一概皆无,只有几个方才留了头的小丫头引了孟氏及贾絮儿进屋子。
这是内院,一般也只有女眷才进的来。
那才留头的小丫头刚掀开帘子,贾絮儿便觉得扑面而来的凉爽之意。
这屋里的温度,竟要比外头低了好些!
她不动声色的向周围看去,果然见外间有三五个冰盆放着,雕花的架子下,还有接冰盆沁出的水珠的小铜盂,端的是精致。
不过周围却一色摆件皆无,连隔断屋子的博古架上,摆着的都是各色书籍。
贾絮儿细细看去,这些书籍都是外头难得一见的孤本,而那等放书的架子……竟是大块的花梨木做的。
啧,富贵却不外显。贾絮儿只在心中暗叹。
转过架子,就见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贵妇人正在软榻上歪着身子,闭目养神。
身旁则有一个素衣的年青女子坐在小凳子上,轻声念着手里的书。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贾絮儿细细听去,才发觉那姑娘念得是《了凡四训》,不由暗暗吃惊。
这等文字,教由一个年青女子念去,可见的宋家文书瀚海,底蕴之深厚。
“……老太太,贾家太太来了。”那年青姑娘念完那一小段,便站起身来,对着老夫人轻声唤道。
老夫人这才睁开了眼睛,见了孟氏及贾絮儿,笑道:“原来是知府夫人来了,老身年迈了,听了孙女念了几句书,便乏的不行,怠慢了二位,且见谅。”
孟氏忙忙说不要紧,也见了礼,才坐下。
贾絮儿且还要跟着母亲坐下,宋老夫人却笑到:“这是令千金罢?真真是标致可人的。荃姐儿,带着你贾家妹妹去后头找姐姐妹妹顽罢,且要照顾好。”
贾絮儿还有些迷茫,这……
方才见礼,老太太便要支开旁人,是有何要事?
不过方才那念书的素衣姑娘,听了便主动上前来,笑着拉了她:“贾妹妹,我们且去顽罢。”
贾絮儿朝着孟氏瞧了一眼,见母亲点头,才放心随着眼前的姑娘走了。
……
贾絮儿一路跟着这位叫荃姐儿的姑娘出了正厅,往旁边的垂花门里去,不知怎么绕过一个小路,便忽觉开朗——
眼前是一个长廊,上头爬满了十分有琼州特色的三角梅,花儿开的红的橙的,挤挤挨挨,十分热烈。
荃姐儿也改了刚才的稳重,只笑道:“妹妹别见怪,我们家老太太素来都这样,旁的事且叫大人们去说便是,咱们只在此顽便是了。”
遂拉了她往廊里走去,过了长
第23章 贾放阖府一进宋家,初识宋梵贾絮丢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