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的十二月,历来都没有严冬的。
这一两年间,家里的皮裘、大毛衣裳都不曾穿戴过,连夹棉的衣衫都少用,一日日的,除了酷热便还是酷热。
就如贾?那般好动的,不仅在此地晒得黢黑,就说身上穿的衣裳,日日都需得换上个两身才好。
不然的话,那汗水要在身上发酸的。
就如此刻,孟氏正感慨:“当初从家带来的几匹好料子,什么织锦缎子的,一概都不曾用上,只那等吸汗透气的细棉绫,倒是用的一点儿都不剩了。”
贾絮儿则笑嘻嘻的喝着她琢磨做出来的椰奶水,回应母亲:“前儿梁婶婶不是给咱家运来了好些棉料子么?娘亲忘记了?”
她口中的梁氏,则是叔叔贾敞家的,娘家里头正是由着布商起家的,自幼耳濡目染,好的坏的料子,她最是熟悉了。
听闻嫂嫂一家缺少这些布料,她也是急急忙忙的寻了商队,且运了不少轻薄柔软、又贴身吸汗的料子来。
孟氏看着闺女又贪凉,吃了过了凉水的椰汁,便瞪了一眼:“那些都是好玩意,这里又少见,我倒是想着多留些,只全被你那好爹爹送出去作了人情……你且少吃些罢!女孩儿不该贪凉的。”
贾絮儿只不情不愿的放下鲜甜可口又清清凉凉的椰汁,“哦”了一声,便叫茯苓把东西端了下去,腾出手来,给母亲挑拣盒子里的东珠。
这也是琼州名贵特色,除了产花梨木,还产东珠。
据说当今皇后凤冠上那颗硕大的东珠,便是产自琼州海。
虽那些颗颗圆润饱满的早就进了上用,但余下小的,微有瑕疵的,则还是常见的。
没有女人能抵挡得了这些珠宝,孟氏也是一样的。
新得了这盒子东珠,便打算捡些小的缝在鞋上——这是贵女们的常用之法,鞋上缝珠、鞋底藏香,走起路来若隐若现,步步生香。
只是用这些上等东珠做鞋的,也是足够奢侈了。
贾絮儿对着一盘子东珠,被晃花了眼睛,只笑道:“咱这地儿属这些玩意易得,下回也好给婶婶和淼淼堂姐稍些去。这些放到咱金陵,可都是天价了。”
“你说的倒是轻巧容易,咱们这……离着金陵,商队都得走许久。”孟氏笑道:“不过你这孩子想得周到,倒是提醒了我,捎些东西还是要的。”
贾絮儿自然知道此处路难行,不过这会儿脑瓜子转的飞快,却突发奇想:
走陆路自然久得很,但若是走水路呢?
只需沿着海岸线,从琼州海峡一路北上到福州,再从福州到了两江,那岂不是又快又便捷?
她想的入迷,一时竟也忘了,站起来一拍脑袋,惊呼了一声。
把孟氏唬了一跳,嗔怪她没个正形。
“……女孩儿家的,别整日风风火火……”
贾絮儿正想到了好法子,便觉此事十分可行。
有京杭运河这等水运,为何不能开发海运?
只要找到大的船只,运送些许货物还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别说是与金陵老家互通往来,便是运些货物互通买卖,也是便宜的。
铁定会比走陆路摇摇晃晃走一两个月要好多了。
只是,要完成这样的目标,还得去寻父亲商议才好。
贾絮儿兴奋的搓了搓手,只问道:“娘亲,爹爹何时回来?”
孟氏也挑好了珠子,合上了盒子盖,叹道:“只怕不到太阳归西是回不来的……”
“好吧……那我再等等。”贾絮儿随口说了句,又往外看看,天色也不很早。
贾放最近日日晚归,一来是亲自指导民众们的稻谷种植,二是为着视察各地的民众生活,忙得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贾絮儿心中暗自盘算,便也没了心思待在屋子里,同母亲说了一声,带了遮阳的锥帽和茯苓青葙两个丫头,
第19章 挑东珠絮儿新思路,送凉茶贾璔旧归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