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好过于等她十多岁了遇见薛蟠那个呆霸王,最后被当家主母折腾个半死。
香菱还不知道,原属于她的悲惨命运竟悄然发生着改变。
……
这头柳婆子高高兴兴的领了银子下去,余下孟氏在一旁心痛。
“真真是好大一笔花销,光香菱一个,柳婆子竟要了四十三两银子,够买上个十个八个小丫头了。”
四十多两银子买个小丫头,属实是价高了。贾絮儿记得,刘姥姥初次上贾府打秋分,也才得了二十两银子,也是千恩万谢的,如今他们这等人家,一年的花销也不过是千把两,已经算是富裕的了。
一个小丫头价值四十多两,真是极贵的了。
“嘻嘻,阿娘最好了。”贾絮儿知道,长成这般模样的丫头定然不会便宜到哪去,再过个几年,薛蟠这种都得花大价格买来,还背负了命案。
所以她扭着娘亲的胳膊讨好她。
孟氏也不是小气,就是属实价格有些狠,一时有些心疼罢了,见如此也不再说什么,笑问:“这下可遂了你的意愿了,不过还得叫梁婶子和燕喜她们教个几日才好,絮儿不如想想给取个新名罢?”
贾絮正有此意,见母亲主动提起,更是欢喜,脱口而出:“就叫茯苓!”
孟氏哭笑不得,扭头对燕喜道:“咱们姐儿看着像个小大人般,实则还是个孩子呢,定然是嘴馋昨日的茯苓糕了。”
贾絮也不反驳,只拍手赞道:“茯苓糕!好吃!”
“哎哟……”孟氏捂着肚子,只笑的前仰后合。
贾絮儿不以为意,她也是方才就想好的,香菱这个名字不好,听着就像是命苦的,这会儿也不好叫她改回原先的英莲二字,她便想了个名。
希望香菱以后能像茯苓一般,清清白白做个好姑娘罢,可千万别再陷了薛家那个泥潭。
孟氏笑够了,回过味来,倒也赞同了:“别说,这个名好,简单又好记,回头姐儿身边的丫头们便都从了这个。”
贾絮还有些愣神,于是她又多了四个各叫“白芷、青黛、紫苏、黄柏”的小丫头。
得,不晓得的还以为她是开中药铺子的。
茯苓自然算是她身边的大丫头,每月领的银钱有八百钱,四个小的则各领三百。
这是按着孟氏身边的丫头们比照来的,燕喜燕顺便是八百钱,只不过,贾絮儿也心知肚明,这不过只是面上的,母亲身边的两个大丫头定然不会单单只有这一点子。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得不说,孟氏虽然只是个深闺妇人,但也是念过些诗书的,取得名儿都好听的很,贾絮儿自然没甚么不满意的,反而还很感兴趣:“娘,为什么我叫絮儿呢?”
贾絮儿不是她的大名,她也知道自己大名叫贾?,因着家里头哥哥们是玉字辈,父母亲疼她,干脆让她从了男孩儿们的字辈,大名唤作了贾?。
絮儿自然是小名儿,只是府里头大家都只叫小名,渐渐的贾絮儿的名字便顺嘴的很,大名反倒是没人唤。
孟氏笑笑,颇为高深的道:“絮儿生下来就像个小猫一般,比你那两个哥哥可小多了,你爹爹怕你不好养活,便说取个贱名好养活呢。”
贾絮儿傻了眼:“所以我才叫絮儿吗?”
“是呀,柳絮纷飞,最最轻贱了。絮字又同你的大名同音,也是你这个名儿取得好,这些年来也没见你有什么病灾的。”
……眼下人都讲究迷信,她这个名儿似乎也很有道理的样子!
罢了,絮儿这名也挺好的,总好过叫什么二狗、铁蛋的好,她暗自思忖。
“你荣府上的大姐姐因着是元月生的,闺名唤作元春,二姐姐叫迎春,本想着给你取名叫叙春的。”孟氏捻了颗腌渍的梅子,又觉得酸,皱着眉头说道。
贾絮儿有些恍然,她不过是瞎问几句,竟还扯出这桩旧事来。
得,要是她真取了「贾叙春」的名号,她还觉得有些奇怪呢!
“……后来怎么没取?”
“你父亲不同意罢了,他呀铁了心的要和那宗分个两清,哪能叫你还跟着取名?”孟氏满不在乎的笑道:“也好,咱家就自个儿另取罢。”
“娘,要不您再生个妹妹罢,就取名叫丝丝好了!正好!”贾絮儿似懂非懂的点头,眼珠子一转,便说道。
“哟你这小丫头还编排起你亲娘来了!”孟氏听得这话,虽然是亲闺女说的,到底脸上染了三分红晕。
她也不是没想过,最近她还思索着,如今最小的絮儿也有三岁了,算着也可以再添个小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正巧孟氏的另一个大丫鬟燕顺正收拾利落了心情,从廊下走来给夫人请安,在屋外头就听得小主子这般言辞,心中微微有些意动。
孟氏也三十岁了,于子嗣上也不比从前那般,若是她能承蒙心中所想,添个一儿半女也就好了。
她愣在原地,只待要进屋,却听得外头有守门子的小丫头传声:“老爷回来了!”
正是贾放处理了公事,正下了县衙回来。
“说什么这么热闹呢?”贾放走进后院,燕顺一喜,站在门口福了身子,唤道:“给爷请安。”
可惜贾放也不正眼瞧她,只大步流星的走进堂屋里,伸手抱过贾絮儿。
“爹爹回来了!”
孟氏看着往亲爹怀里扑的贾絮儿,也不好拦着,只拿斜眼瞧了瞧夫君,娇声道:“夫君就是娇惯她!”
“女孩儿就是拿来娇惯的不是?”贾放笑道。
今日贾放下县衙的时辰早,两位哥儿都在城南的良山书院学课,竟还都没能下学堂,眼见着天色渐晚,孟氏看着胡闹的父女二人,便唤了小厮去外头大陆上迎一迎这哥俩。
贾放还满不在乎:“那俩小子皮实,就那么几步路,哪有那么娇贵了?”
孟氏对夫君这种重女轻男的表现已经习以为常,只笑着扯了话题:“算了,夫君还是等着用晚饭罢,正巧方才外头送了封信来,我还未能拆看,只瞧了是京城里头送来的。”
“京城?宁府送来的?”贾放闻言便皱了眉头。
宁府同他已经少了往来,一般不会轻易送信,这会子送什么信?
第4章 甄英莲改运入贾府,贾絮儿问名晓内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