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占据着都是最肥沃的土地。
在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洋溢着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是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与北方的草原文明最大的不同之处。
农耕文明,控制着肥沃的土地,可以种植作物,获得丰收,修建城池,搭建房屋,抵抗外敌。
有属于自己农耕文明的一套体系,这套文明,最优越的地方,便是自给自足。
即使遇到天灾人祸,在国家的运转下,也能够渡过难关,让损失降到最低。
但是草原的文明,恰好相反,草原多以游牧为生,是人人都生活在马背上的一种。
所以,草原每一个人,天生也都是为战斗而起。
这样的文明,若是受到一丁点儿天灾,便会遭到致命性的打击。
所以,他们一直把目光,看向了那中原大地,也想入主中原。
所以,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所拥有的那一刻开始,便处于敌对状态。
要么,双方实力达到平衡,要么一方势力弱小,无论双方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的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当年五胡乱华,就是草原文明对华夏文明,一次重要的掠夺。
只是后来,被中原人打了回去,再到后来,汉武帝安排大军,北击匈奴。
让那群匈奴人,不敢南下放牧,为边关,为整个中原文明,赢得百年的安宁。
所以说,无论是谁强大了,率先做的,就是消灭敌对的势力。
其实那高句丽,也与中原有很大的渊源,他们的祖上,也是属于中原文明的一支。
只是,他们的先祖,一路北上,与当地的游牧民族进行结合,不断的繁衍生息壮大。
再到后来,与中原人,相互沟通交流,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游牧农耕文明。
再到后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以中原为师,向中原学习。
只不过,他们这群人,皆是狼子野心之辈。
中原强大,便会向中原臣服,进行学习。
但凡中原微弱,便会露出他们的獠牙,向着中原发动进攻。
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隋朝后期天下纷争,那高句丽,出辽东,占据了辽东大片土地。
只是后来,大唐实力微弱,北方还有突厥人的一方强敌。
而那高句丽,经过一番内战,也实力消耗,所以只得大唐俯首称臣。
大唐没有实力,远征辽东,无法收复,也就答应了高句丽的条件。
只得一心一意的发展,抵抗北方突厥人,但是每一个大唐的君主,心里都清楚的很。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北方的任何势力,做大做强。
如若不然,就会成为一根钉子,放在自己的枕边,如何让自己,能够睡的舒服?
直到后来,突厥人被消灭掉,李二休养生息。
本来是想着,安排人前去辽东,彻底把那高句丽消灭掉。
谁知道,半路又杀出个吐蕃,来到大唐耀武扬威,与大唐相互学习,那火药味十足。
以至于,让李二只得安排了大军抵抗吐蕃。
也就导致了,自己无法伸出手,在攻打高句丽。
直到今日,突然听到辽东的八百里加急,以及高句丽国主的求救信。
让李二这颗已经沉稳的心,瞬间变得躁动起来。
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陛下,这个事情,我等无
第213章 突发的高句丽事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