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研发成功之前,也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大金矿。
围绕着半导体厂,一系列的配套设施自然必不可少。
在当下来看,是为了满足半导体厂科技人才的衣食住行。
但从长远来看,有了这些配套设施之后。
写字楼、中小型企业、大型商城、楼房,就都有了落地的基础。
围绕着高新科技人才,把一个商业版图缓缓展开。
达到从点扩大到面的转变。
当然,餐厅、饭店、员工宿舍,商超这些,是半导体厂配套设施,可以向国家提要求。
而写字楼和楼房这些,就需要左思巍自己来建设了。
到了晚上,左思巍留郭红星在家里吃了饭。
酒也没喝多少,等到送走郭红星,左思巍也就让自己的狐朋狗友们也各回各家了。
至于他自己,则是趴在桌子前,拿着村里的地图规划了起来。
左家村是贫困村,在左思巍的规划里面,那些老旧房子肯定都要拆除的,然后再换上新的楼房。
现在房价还低,是拆迁的最合适的时候,一般一户赔偿一套房子就足够了。
至于半导体厂的位置,在饮料厂的右后方。
主要占地都是水地,位置不错。
因为面积比饮料厂要大两到三倍,所以左思巍还是稍许拉开了一些距离。
这样在半导体厂和无右饮料厂之间留出来的缓冲地带,不管是商业街还是小吃街都可以。
至于自己的房子,距离两者的距离等长。
这会儿坐落在邙山脚下,正好俯瞰着二厂。
接下来就是半导体厂内部的规划。
二建集团手拿着的设计图是国家设计院安排出来的,里面的车间布局,基本上是达到了最合理的状态,左思巍自然不可能去更改。
只是剩下的居民楼、商超、酒店这些,左思巍打算是建成开放式的。
这样一来不但半导体厂的研究人员可以工作生活分隔开,而且无右饮料厂的工人,也可以在这些饭店就餐,附近村子的人也可以到商超购物。
相对而言,会延长这些配套设施的寿命。
如果只是给半导体厂服务的话,那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
商圈的本质就是资产流动。
而资产流动,也是能否把生意做大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现在稍微差点火候,因为目前的厂只有无右饮料厂,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多只有五百个。
而资产流入的话,就只有商超和饭店,医院之类的配套设施。
从饮料厂里赚钱的人不多。
而花钱的地方也不多。
这在左思巍的商业评级中,只能算是二级资金流动。
发出去的工资从商超、饭店回收上来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
而健康的比例应该在40%到60%之间。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商业圈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新厂、商家坐落之后,肯定会日新月异。
左思巍拿着地图规划到了凌晨一点左右。
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花了许多标记。
几乎把整个左家村连同周边的几个小村,一同打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国度。
第119章 左思巍的野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