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左思巍出门,径直往村东头去了。
      村子里玩得很好的发小就仨,左志远,左永帅跟左延乐仨人。
      正好够凑齐一桌麻将。
      刚到左永帅家门口。
      还没敲门,就听到屋里头传来的暴躁声音。
      这小两口又吵架呢。
      情况都差不多,没钱呗。
      左思巍也没敲门,直接走了。
      延乐家也是一样的情况,虽然张口问了,但挤了挤牙缝,也就给了五块钱。
      到了志远家,情况好一些,好说歹说,算是借了一百块。
      当然这钱是志远从他爸妈手里厚着脸皮要的,他自己也是无业游民,哪来的钱。
      这几个发小在后面几十年跟着左思巍都混到了富豪榜,但在现在这个年头,都还是没出息的臭小子。
      看着手里的一百零五块,左思巍也没有一点儿可叹气的。
      虽然启动资金少,但他完全有自信自己能靠着这一百零五块起家。
      只不过时间会慢一点。
      左思巍借志远家的自行车去了镇上。
      一百块钱的本金一分没动,这回的目的主要是问价。
      经商的经验告诉她,出手越早越后悔。
      镇上的醋商都是二道贩子,真正的低价醋不在这儿。
      如果真的价格低,那只能说明醋的质量不好。
      想起家,想赚钱,口碑比利润重要。
      口碑起来了客户就不会少。
      除了了解柴米油盐的价格之外,他还顺道问了一下乡政府对面商品房的价格。
      98年七月之前,不管是镇上的还是城里的,商品房都是按照职位和工龄分的房子。
      两次北戴河会议,到了九八年七月三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文件之后,才开始商品房改革,从福利分配转向货币化市场交易,内地才开始有缺口。
      但经济还是不行,价格低,也难卖。
      有的分的多的,一平米二百来块都没人接手。
      老百姓想的也简单,平均工资一个月才三百来块,要是买个房子,那得两三万。
      这年头一个村里的万元户都没多少,别说两三万了。
      其实这个也不全面,因为一个村子来说万元户不多,但对于一个市,一个省来说,有钱的人可不少。
      他们不买的主要原因,还是害怕了。
      这些人有钱,见识也广,了解的事情也多。
      其实在90年代初,因为海南大开发的影响,房价是窜了一次的,上海市中心房价直逼6000一平米,不过这次的调整很快,到94年就跌回了3000一平米。
      虽然以发展的眼光看,不管六千一平米还是三千一平米,都是非常便宜的价格了,但对于现在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人来说,都完全没有投资房产的意思。
      谁都怕这房价还会跌,因为就现在的购买力来说,跌到一千一平米也没人觉得不可能。
      有钱人的谨慎害怕,反倒恰恰给了左思巍机会。
      有钱人现在还没有房产投资的意识,而在他看来,现在的房产就是遍地黄金。
      但关键的是得抓紧赚钱,否则有机会他也抓不住。
      因为到千禧年开始,房价就刹不住车了。
      ……
      了解的都差不多了,他买了

第3章 我会努力赚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