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萧?的粮食是充足的,足够她们一家吃上十年,并且空间还在不断地成长和收获,并不担心旱灾,她担心的是旱灾后的人心。
      想太多也没用,只能过好现在的每一步。
      王大嫂走后,萧?就命姜大带着几个人抓紧开荒。
      这片荒地太久没有打理,姜大几个这两天只能先把草都割掉。
      姜大左手抓住野草的上端,右手拿着镰刀,一刀就是一片,擦了擦汗,他站起来直了直腰。
      “爹,我来给你们送绿豆汤啦!”姜草正在地头,拎着两桶绿豆汤。
      “王嫂子,夫人让我给你们送绿豆汤!”喊了姜大他们又喊了王大嫂和姜家兄弟。
      “好咧!”言良一马当先的扔下镰刀,跑来喝绿豆汤。
      这天越来越热了,才4月初,竟感觉快要到了盛夏,不过言良以前生活在南方,并不觉得奇怪。
      “萧婶可真好!”这绿豆汤在井里镇过,又凉又甜。
      姜大几个也连连点头,自己种地都舍不得喝绿豆汤,萧?日日派人送过来,今天加把劲就能把所有草都割完,再趟两天地,萧?家和王大嫂家的地的就都能开完了。
      苏家的儿媳妇们羡慕的看着隔壁在那喝绿豆汤,这片地一共就三家,右边被萧?和王大嫂买了下来,左边这一边都是苏家的。种子都已经种进去了,现在还不算农忙,哪舍得喝绿豆汤,有点冰镇的井水喝就不错了。
      苏家也是北所的大户人家,算是能吃饱饭的小康家庭,儿子多,三十亩的荒地,五亩旱田,五亩水田。
      地多架不住人多,四代同堂,十几口人,儿子还不在家里吃,就家里这些人,一天就能吃掉7.8斤粗粮。一年最少得3500斤粮食才够吃,良田一亩地只能产将近200斤,十亩地还不到2000斤,苏老爷子的荒地养了一辈子才养成良田,苏家儿子的三十亩荒地养了这十几年才能抵上10亩良田的收成,再除去交税,也就多个千八百斤,能卖个2.30两,这就是一家人除了饷银一年的收入了。
      这些年几个儿子接连娶亲,再供着小儿子读书,每年剩个几两银子就不错了,大孙子和二孙子都已经成年开始相看,就等着今年卖了粮食娶亲呢。
      其实所里的人生活的还不错,男人拿着饷银,家里还有荒地,荒地前三年是不交税的,只要肯干都饿不死,难过的反而是府城里外城的老百姓,大部分人家就指城外的荒地生活,说是府城人可能还不如金陵的

第33章 开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