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时候,大家和爷孙聊天,知道老人是个医术的郎中先生,当即就打了一定要将此人留在村子里。
杏花村一点位置偏僻,虽然村子位置处于官道旁边,但村子里为求生存,年轻人都出去做苦力活,识字的人少,而且药堂也不愿要咱村子的人做学徒。
平时去趟顺安镇,光两条腿走路就要三个时辰!
如果杏花村来了个郎中先生,他们是一定欢迎的,对于老者并没有计较他们袖手旁观,大多数人还是挺不好意思的。
不是他们冷血啊,实在是形式所迫,经过上次那件事后,他们对其他难民是戴上了另类的眼神看的,觉得除了他们杏花村外,没有一个是好的,经过老人的心胸宽阔,他们突然觉得自己做错了。
试想自己带着孙子寻求人帮助,别人在一旁袖手旁观,自己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许山作为里正,他自然是有开口意愿的。
“那老人家不介意的话,愿意同咱们杏花村一路定居吗?”
说实话,不是他心里觉得老人一定会答应,而是因为,郎中先生脾气都不是很好。
老人思考了片刻,觉得有个落脚点还是可以的,况且这里离那个地方有千里远的距离,走着走着,我与孙子的消息,估计早就变了。
“那老朽就就谢过里正给我爷孙俩一个住处了,以后有不舒服的可以找老朽,老朽李舒望,我孙子李明玉,想必大家都应该了解了。”
虽然进入了蜀地,但还是未真正踏入腹地,许光灵看见面前的栈道傻眼了,此时她只想学诗人李白吟诗一首。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栈道最大容量是只能经过一辆马车,边缘还没有拦杆,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爹啊,咱们要
第23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