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宁懿也只好扶了扶,回了一礼:“无妨,是我先在此处瞧了多时,若说无礼,小女也不遑多让。”
      年长些的少年先上前半步道:“小生乃周家长房嫡孙,名唤得臣,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原来是周家的嫡长孙,宁懿笑了笑道:“小女乃丞相府嫡女,姓时,小字花溆,见过三位公子。”
      “他们是公子,我可不是,你应该叫我襄王。”襄王见自己被忽略了,忙上前解释。
      宁懿笑笑,朝他扶了扶:“是,见过襄王殿下!”
      襄王被宁懿这一扶心中很是开怀,朝二人飞了个媚眼,骄傲之色尽显。
      “听闻三位有事要离开,小女便不再叨扰,先行回府了。”
      宁懿准备告辞,襄王和周得臣却慌了。周得臣赶忙摇手道:“没有要事,哪里来的要事?”
      襄王也赶紧道:“对,没有要事,不过就是去凌烟阁看花魁,此时见着小姐姐,还需要看什么花魁?嗷……”
      一旁的周得臣狠狠捏了襄王的腰一把,把他捏得嗷嗷叫唤。襄王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忙摸摸后脑勺干笑。
      宁懿也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笑了笑准备离开。
      反正她也是要离开周府的。
      此时身后有丫鬟跑来,对宁懿一扶道:“时小姐,刚才时小姐作的兰花诗,我家小姐和众位小姐都一致认为您作的诗才是今日最好的,所以封你为兰花君子,这是今日的彩头,还请小姐收下。”
      宁懿一看,是那只兰花,她们还真的把那兰花给了她。
      宁懿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她根本不想做什么“兰花君子”,这名字也太那啥了。但不接又显得她太过小气了。
      正僵持间,一旁的襄王却道:“莫不是周小姐又举办了诗会?”
      那丫鬟回道:“正是,刚刚才作了一轮诗,让时小姐拔了头筹,奴婢这是来送彩头的。”
      “兰花君子,倒是好彩头。”周得臣赞道。
      宁懿只觉得满脑黑线,不情不愿地接过那兰花,讪讪道:“无非就是随便作了一首,哪里就能称作‘兰花君子了?花溆实在受之有愧。”
      不是她谦逊,是真的不想当什么“兰花君子”。古往今来作兰花诗的不知凡几,她那首诗虽高出众女许多,但也远算不上惊世之作,与古人的佳作相比也差得远,古人尚且没有谁敢当这个“兰花君子”,她也不想沽名钓誉,给自己安什么雅号文名。
      “不知小姐作的诗在何处?可否让我们一观?”
      这次却是宁伯兮说的。他最喜诗书,得知有好诗,自然要看一看。刚才不去凌烟阁是因为那是烟柳之地,若非如此,得知有人作了好诗,他岂有不去之理?
      此时见宁懿作了好诗,自然好奇,所以也想看一看。
      宁懿被他这样一说,却有些迟疑了,不是怕自己的诗不好,而是怕他看出什么端倪来,她的诗文可是他一手调教的,若他真看出什么来,她又要如何解释?
      还未等她回绝,襄王便兴致勃勃道:“就是就是,我们刚才还说去别处看诗,竟不知这周府中便有一群才女在作诗,还去别处看什么看?小姐姐就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一观吧!”
      周得臣也道:“如此甚好。正好伯兮也不愿去,我们也正扫兴呢,还望时小姐不吝赐教!”
      见他们始终坚持,再拒绝就是她不懂礼数了,宁懿只好道:“赐教不敢,只是三位看了莫要笑话才好。”
      “不会不会,再怎么样也比本王作的好就是了。”襄王心直口快道。
      周得臣朝那丫鬟招手道:“你去告诉妹妹,说襄王和宁公子也要来诗会一观,不用害怕,我们只看不作诗,看完便走,不会打扰小姐们作诗的。”
      丫鬟扶了扶,便转身跑走了。
      几人这才缓步朝诗会现场走去。
      经过宁懿刚才作的那首诗,那些“才女”们似乎都有些颓丧。有那首诗珠玉在前,她们再作诗,就是真的献丑了。
      因为不管她们怎么作,也不可能作出比那首诗更好的诗来。
      一众才女在厅中,看着各自的诗句发愁,都恨不得自己刚才没作过诗,此时也不会和宁懿那首摆在一起,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
      宁懿带着三人重新回到厅中时,众多女子已经得到消息,全都站到一旁,和他们保持着一段礼仪的距离。
      豆蔻和浅香再次走到宁懿身边,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只是看向众女的时候头不由得抬高了几分。
      本来外男是不能随便见闺阁小姐的,但诗会又不同,一则人多,二则诗无高低贵贱之分,若太过在意那些礼节,反倒显得太过扭捏做作了。
      因此小姐们虽拘谨了些,但也没有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只是不少人面红耳赤的,生怕自己的诗被他们瞧了去。
      平日自己在家被人瞧见也就罢了,此时还被襄王和皇帝小舅子看到,让那些小姐面上怎么下得了台?
      但此时后悔也已经晚了,因为她们的诗一作出来,就被挂在了一根丝绳上,所有的诗挂在一起,好一起品鉴。
      此时宁懿的那首挂在最中央,显得其他的诗都如同小儿戏耍的一般。
      襄王最小,也最为活泼,但身份却最为尊贵,在场的所有人对他都最为恭敬,纷纷扶身行礼。
      他却直接对那些朝他行礼的小姐一招手,大步流星地走到那排诗作面前。
      “这里面哪首是时小姐所作的诗?”

第40章 三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