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2章鸣金收兵大散关[2/2页]

从长平之战开始 随云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长的通道之上,只剩下了箭塔的残骸还在不遗余力地诉说着曾经的血战。
      而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原本松散的土地慢慢蒸腾出多余的水分,逐渐变得干硬了起来,一颗颗小草也缓缓从土中钻出了脑袋。
      大散关外,早已没了当日的血腥气息,处处都是一派清晰的味道。
      要不是,那矗立着的箭塔残骸,人们断不会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屠杀般的血战。
      就在王?纠结着是否继续遵从王命,继续对大散关发起亡命进攻之时,最新的王命却是传来。
      只可惜,这最新的王命,不仅没让纠结中的王?心中有所缓和,反而是让王?更加心惊了起来。
      王命的内容很简单:放弃进攻大散关,立即率军北上,平定义渠之乱。
      是的,义渠乱了。
      经过先王和先太后数十年的努力,几乎已经和秦国已经容为一体的义渠,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候。
      其实,这倒也不难理解。
      为了维持这数十万大军的开销,仅仅靠坐吃山空肯定是不行的。
      显然相对于剥削关中的老秦人,剥削义渠人显然是一件更有性价比的事情,就像是一直以来秦国对蜀地的剥削。
      只可惜习惯了巴人、蜀人的柔弱,秦人显然已经忘记了义渠人有多么的好战。
      于是,在秦人多次相义渠人征收各种各样的税收之后,终于迎来了来自义渠人的反击。
      很快,“反秦复国”的思想再度点燃了这个本就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民族。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赵国羽林卫的推波助澜。
      但不管怎样,义渠人反了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的扩大,即便秦王心中不愿,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将王?这只唯一的机动的兵力给调回北面,先行处理掉义渠的问题。
      毕竟秦王可不想在与赵军决战的同时,还要顾及身后的义渠人。
      也正是这道调令,虽然将王?从两难的抉择中解救了出来,但同时也让王?深刻地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
      连义渠都反了,下一个反的又会是谁?
      关中的老秦人吗?
      若是不能让所有秦人?哿ν?模?鼋隹孔徘畋?蛭淦创掌鹄吹木?诱娴哪艽虻霉?跃?穑
      想到了这些,王?的心中又是一阵长长的无奈的叹息。
      当然,义渠的反叛也在第一时间被赵国所察觉,赵括也终于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草原之上。
      原来,从北面也不是不能杀入关中的。
      当即,赵括也是下令代郡和九原郡对义渠开始了支援。
      仅仅是赵国送来的第一批的武器和粮秣,就足够义渠人武装上万人的队伍。有了赵国的武器和粮食的支持,天生就是战士的义渠人轻而易举地就将曾经的义渠国都城给夺了回来。
      紧接着,义渠的战马又向着关中开始了进发。
      这也是秦王急调王?回援的最重要原因。
      而这边王?还没开始回援呢,那边赵括就已经组织起了去岁加入战斗的胡人骑兵,开始重新编组准备投放到义渠的战场上。
      当然,赵括并不奢求仅仅用一个义渠就能将秦国拖垮,但消耗掉秦国为数不多的战争潜力还是不错的。
      更何况,这根本不影响赵国如今在楚国的行动。
      虽然楚国的抵抗越来越激烈,而楚王似乎也在集结着部队。
      为了安全起见,赵括也随即下令,以李牧为帅,再度组建南下军团,集结大军二十万,继续对楚国进行零敲碎打。
      而为了防止齐国再度参与其中,乐间也被赵括调往了淮泗郡。
      若是谁想要将赵国一统天下的时间表继续往前推一推,赵括显然也并不会介意。有了秋收的粮草,此时的赵括真正是底气十足。
      不得不说,秦王也好,楚王也罢,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他们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优秀与机智,至少没有像某些后世的皇帝一般坐观成败。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的确已经比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要好上了太多。
      只可惜,在历史的车轮面前,他们所做出的反抗,显得是那样的无力而苍白。
      甚至,因为朝内重臣的倒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赵括看在了眼中。
      战还没打,甚至军队都还没有开出城呢,对手有多少的兵力,兵力的配置,甚至连行军的路线,都已经摆在了赵括的案头了。
      这仗还怎么打?
      赵国一统天下的步伐,就在几个国家的“催促”下,被迫加速了起来......

第762章鸣金收兵大散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