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为耶鲁的学术明星,陆时羡很受关注。
      他落选诺奖的消息也很快在校内流传。
      办公室里。
      罗斯曼向着陆时羡开玩笑道:“陆,最近应该很难熬吧。不过不用担心,你并不只是一个人,因为耶鲁还有人和你一样落选了,而且也是华国人。”
      要说心情不好那倒不会,他的心理调适能力很强,当然,有点小郁闷还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人之本性。
      不过听说有同道中人,他倒是来了兴趣:“谁啊?”
      “你应该认识,目前在医学院担任免疫学教授,他在肿瘤免疫领域获得的成就同样惊人,不过别的我就不是很了解了。”罗斯曼摊开手说道。
      一个名字很快映入陆时羡的脑海,陈烈品。
      说起来,他们俩还有相像之处。
      陈教授专注于肿瘤免疫领域,在免疫调节分子方向的研究非常深入,从1992年第一次把B7分子引入到肿瘤治疗到发现4BB,PDL1等等分子以及后续很多新分子新途径的抗肿瘤功能,可以说是肿瘤免疫领域的先驱。
      陆时羡则是研究的植物免疫领域,研究的免疫调节因子之间的互作关系,创立了平衡态理论,设计了大一统司南模型,同样也在这个领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说实话,之前他研究的是农学或者可以说是植物学,但陈则研究的是纯医学。
      两者根本打不到一杆子上面去。
      陆时羡之所以知道他的名字,纯属是因为2018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引发了巨大争议,他才去了解了一下。
      现在没获奖这很正常,毕竟不到最后一刻,除了获奖人本身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
      但如果当年的获奖成果恰好也是肿瘤免疫领域的成果,那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诺奖最后似乎是被颁发给了米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岛国生物学家本庶佑,用来表彰他们在肿瘤免疫学(PD1)免疫治疗靶点)的成就。
      但令人疑惑的是,首次揭示通路在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作用并首创用抗体阻断其通路治疗癌症的陈烈品却没有获奖。
      过去是因为自己本就是个门外汉,而且在本专业的研究上也是个半桶水。
      看不懂其中的本质,于是跟着大众也嚎了几嗓子阴谋论。
      但现在随着学术水平的提高,已经视野高度的提升,在免疫学上他也算是初窥门径了。
      作为一名专业的学术研究工作者,他会更关注于学术本身。
      陈虽然率先发现了PDL1,但可惜的是他似乎一直对PDL1通过PD1来负调控T细胞的获奖理论持保留意见,而认为是通过除PD1以外的受体来正反馈调节T细胞。
      当然,后面通过实验他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也因此错过了留名的最佳时期。
      当然,论他在肿瘤细胞免疫领域的杰出成就,帮助许多癌症患者重获健康的巨大贡献。
      陈究竟有没有获奖的资格,那自然是有的。
     

第535章 声名鹊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