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悄悄带出去名不正言不顺,曲刺史直接给皇帝请奏带七王爷去边疆战场。说好刀要磨,皇帝想的是,十一岁太小,上战场必死无疑。
就那样,曲刺史带着七王爷去了边疆支援了两个月,然后自然又带回扬州了。
当然七王爷去那两个月并没有去提刀上阵,而是在军营里看将军和曲刺史排兵布阵。
皇帝知道后气得摔了好几个古董摆件。
曲刺史后来上折子说七王爷喜欢扬州的军营,他自己要留下来磨练。
皇帝也不好强行把人押回来的,毕竟得防人悠悠之口。他只盼边疆再有战事时,就让七王爷去送死。
而皇帝不知道的是,先皇留下的势力跟着七王爷在扬州发展得越来越大,七王爷有高人教导武功。
手里还有人负责经商赚钱养暗卫营,又有曲刺史亲教排兵布阵。
十六岁的七王爷蜕变得文武双全,机智多计谋。
在七王爷十六岁那年,正好北疆人在渊国边疆挑起战事。
皇帝下旨封七王爷孟玄烨为骠骑将军。
皇帝本是打算把七王爷捧杀在边疆,既然封了将军,就不可能不上战场的。
这次战事是北疆王室的几个皇子引发的,为的就是争那个位置,老皇帝已经是病入膏肓,皇子之间以前只是明争暗斗,现在发展到了生死存亡。
曲刺史和他的幕僚都觉得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只要王爷有了战功,想要在明面上为难王爷就不可能了。
孟玄烨手下的人,悄悄潜入北疆,打探到北疆大皇子快被二皇子几个快架空了,就是北疆皇薨了,他很难顺利继位。
边疆挑起战事就是二皇子党羽,目的就是让大皇子内忧外患,并鼓动大臣死谏让大皇子亲征边疆。
如果大皇子去往边疆,等战事平息了,回到皇宫黄瓜菜都凉了。早就被二皇子捷足先登上了皇位。
孟玄烨了解到了情况,亲自带着二十个武功高强的暗卫去北疆腹地。
正在北疆大皇子焦头烂额的时候,孟玄烨找上了门,两人一番坦诚相谈,甚是投机,很有几分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孟玄烨的帮助下,边疆假意闹战,出宫去边疆的大皇子当天晚上杀回马枪,把二皇子一伙人堵在北疆王寝宫。
毒杀北疆皇帝的二皇子,被外面大皇子提前埋伏的人逮个正着,人赃并获的二皇子,及党羽都无从狡辩,大皇子在孟玄烨的帮助下顺利登基。
两人私交甚好的事,孟玄烨让大皇子别声张,他也毫无保留地和大皇子说了他在渊国的处境。
已经是北疆皇的大皇子对孟玄烨说,只要他愿意去北疆,丞相之位永远给他留着。
只要孟玄烨有需要他北疆的地方,一封亲笔书信飞鸽传书,他就会全力以赴。
孟玄烨和北疆新皇两人一唱一和的战事,京城的皇帝并不知道,而孟玄烨骁骑在边疆英勇杀敌,经常身负重伤的事迹,在老百姓中传得很快。
连茶馆的说书先生,都以七王爷勇战边疆的事写成话本子,只要讲七王爷的故事,茶馆都是满堂座。
第36章 孟玄烨的边疆往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