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晚上他准备把郑老爷子家里剩下来的那些瓷器再鉴定一番。
万一要有那么一两件,专家打眼了,那老爷子也不算输得太惨。
所以,他和章子依约定在傍晚六点左右就去全聚德门口集合。
大快朵颐的吃了一顿之后,杨红伟就想着早点儿回去。
但是章子依死活不依,缠着杨红伟讲一些他捡漏的事情。
直到晚上八点多,他才回到老爷子的住处。
他按照郑老爷子给他说的位置,把所有的瓷器都收拢到一块儿。
瓷器的数量百八十个是有的,种类也挺全,青花居多,粉彩、斗彩、汝窑、青瓷、白瓷等都有一些。
谁能想到,老爷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收了这么多的假货赝品。
这得砸进去多少钱啊!
任你再有钱,也架不住这样烧啊!
他一个挨一个看,太假的一看而过,扔的远远的。
不大一会儿的工夫,那边扔了好大一堆。
杨红伟自己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这老爷子真逗,这些工艺品怎么就能买回家!
几年的时间就一点皮毛都没学到吗?
经过一轮的筛选,就只剩下五六个了。
不过,刚才看的时候,有一个青花瓷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他先把它丢到了一边。
等到他把那五六个又看了一遍之后,他把它们放到了要甩货的那部分瓷器当中了。
他再次把那个青花瓷罐拿在手中。
元青花的鉴定他是比较擅长的。
那一世,他因为太自负,在元青花上吃了一次亏,损失了上千万。
从那次以后,他苦心钻研青花瓷,终于把对青花瓷的鉴定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元青花、明青花、清三代青花,从他眼前一过,他几乎就能断个八九不离十,尤其是元青花。
难道这就是前些年景德镇高仿出来的那批货?
应该不可能,他在心里否定了这个想法。
他将它拎在手中上下活动了几下,一种强烈的厚重感传来。
这种感觉是以前那些高仿青花所不具备的。
他闭上眼睛,用手和心去感受那种厚重感和釉面的圆润感。
虽然晚上灯光太暗,不具备鉴定的条件,但是他可以用触感去体会。
那一世,他不仅接触过很多藏家手中的真品元青花,也会在闲暇之余去博物馆去看馆藏品,也玩命研究过不同时期、各个层次的高仿做旧特点。
他对于青花的痴迷度超过其它任何一种瓷器。
釉面、圈足、内壁甚至花卉纹路都用心体验了一番,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异样。
难道是当时的鉴定知识粗浅,导致这件成为了漏网之鱼。
他心里清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对青花瓷的研究和鉴定还处在一个相对浅显的层面。
随着后来越来越多藏家的藏品浮出水面,人们对青花瓷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极致的水平。
元代青花瓷上的一些特征是后世仿都仿不了的,即便是仿出来了,也是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
他赶紧又拿来其它两件青花瓷罐,也用心的去体会了一下,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
杨红伟开始变得异常的兴奋,不由自主的跳了起来。
说不定这真是一个大漏。
只需要明天天亮之后,再看一下釉面釉色的情况、底足的一些细节、画法技巧和一些其它细节,就差不多能断定这个罐的真伪了。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无法入睡,直到凌晨两点多钟的时候,才沉沉睡去。
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了,不过太阳好像还没起床呢。
他迫不及待的跑到堂屋,激动地拿起那个缠枝牡丹青花罐,从罐口到底足,从罐子外表到内壁,从釉色到花纹,一个细节都不曾放过。
又把元青花所具有的独有特征也查看了一下,非常自然,一点儿也没有那种突兀的感觉。
最后,他给出的判断:是正品的概率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该不该把这个消息告诉老爷子呢?
现在?还是等完全确定以后?
老爷子醉心于古董,将一生积蓄都尽数投入到上面,最后却落个一无所获,岂能不心灰意冷。
如果这时候你告诉他,你的这些藏品中还隐藏着一个大漏,他会不会激动过度…
不如等事情有了结果,再慢慢地告诉他。
他把罐子放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角落。
他现在的期望就是每天都能愉快的捡漏。
可能没有几个人能体会到捡漏之后带给人的那种舒爽刺激的感觉。
算算已经有几天没去那帮老伙计那儿收东西了,这几天晚上总是有各种事情干,所以他想趁着他们都还没出去,把东西都收回来。
&nbs
第20章 元青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