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了。”李徽道。
“兵分两路?”几名护院都有些蒙,不明白是何意。
“你们五个从山坡上绕过去,你们是一队。我单独一队。我就在坡上看着你们的位置,等到你们到了芦苇荡拐弯的位置,我便从南坡下去,大摇大摆的接近。这样,这帮人先看到的是我,必然被我吸引注意力。然后便看你们的了。你们便摸上来动手,下手不要留情,能撂倒几个是几个。先下手为强。”李徽沉声说道。
“哎呦,小郎君,那你岂不是很危险?他们要是对你动手怎么办?”赵大春道。
李徽道:“放心,我有所戒备,他们没那么容易得手。只要配合默契,应该不至于有危险。再说了,你们有其他办法么?”
赵大春等人一想,倒是确实没有其他法子。要么便是等天黑摸过去,但是万一有船来装运稻米,那可怎么办?时间耗不起。
“不必犹豫了,事不宜迟,这都午后未时了。等不得。就这么办。砍树,制作木矛木棒。幸亏带了把斧子。”李徽沉声喝道。
……
白沟河是通向太湖的一条小河,其实是属于太湖东南角的一处河汊。
此刻,马鸣和朱耀两人正带着十余名手下在河岸边的房子里喝酒。
昨天夜里到现在,这帮人也累的够呛。赶了数十里路来到这里,又是装车又是卸车的,五千多石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虽然有五六十人搬运上下,那也不是个轻松差事。
不过马鸣和朱耀的心情很好。这一次的事情办好之后,他们将得到数目不菲的报酬。足够他们花销一阵子了。
马鸣和朱耀很久以前便和韩庸认识,他们是同乡,都是距离吴郡不远的义兴郡人。早年间韩庸和马鸣朱耀等人都在义兴郡街头厮混,相互间有些交往。后来朱耀突然带着全家消失不见了。
马鸣朱耀两人在义兴郡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日子混的也不如意。突然有一天,韩庸回到了义兴郡,穿着锦衣坐着黑骡子大车,前呼后拥的派头十足。两人这才知道,韩庸傍上吴郡的大族顾氏。进一步的了解后,得知韩庸的妹妹韩媚儿跟了顾氏的少家主顾琰,成了顾琰的第六房侍妾。
马鸣和朱耀又是鄙夷又是羡慕。那韩媚儿他们是见过的,当年在义兴郡的时候才十三岁,生的是美貌如花,令人垂涎欲滴。没想到便宜了顾琰这个老东西。那顾琰已经四十多岁了,纳了个十几岁的小妾,真是老牛吃嫩草,梨花压海棠了。
韩庸因此便得了势,在顾家站稳了脚跟,混的风生水起。这虽然令人鄙夷,但是终究是脱离了当初的市井身份,也算是飞黄腾达了。
韩庸和马鸣朱耀等人取得了联系之后,倒也经常给他们些好处。因为都知根知底,都知道对方是什么货色,所以,交流起来倒也不用遮掩。马鸣和朱耀帮韩庸干了不少肮脏事,俨然成为了韩庸豢养的一帮干脏活的小弟。
这一次,韩庸亲自找到他们,要他们帮自己做一件大事,从东湖庄园偷运一批粮食出来。马鸣和朱耀两人自然是全力照办。这一次偷运的粮食数量之多,价值之大,也算是马鸣和朱耀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笔买卖了。两人都知道事关重大,所以也甚为小心谨慎。
此刻,打发走那些车夫的两人对坐吃喝,饥肠辘辘的他们狼吞虎咽。很快吃光了一壶酒和一斤熟牛肉。
“差不多了,咱们不能再喝了。今晚船只要来装粮。咱们别喝多了误了大事。”马鸣放下酒碗,擦了擦油乎乎的嘴巴道。
朱耀点头,转头看着周围堆积如山的粮食低声道:“这么多粮食,卖了得有不少钱吧?”
马鸣点头道:“那还用说?五千石,建康黑市上据说米价已经涨到了两万多钱一石。你算算多少?”
第四十三章 渊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