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刘邦当即表示,东进事宜完全交给韩信去谋划。
韩信曾在项羽手下谋事,已经做到了兵法上说的“知己知彼”,下一步,就是验证“百战不殆”的时候了。
韩信虽然很自信,但没有想到刘邦会把这件事全权交给他处理。
别说韩信这样的情况,就是跟随多年的将领,主帅一般也不会完全放权,把最重要的抓在自己手里,这是当权派最基本的想法。
但刘邦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撒手,东进事宜全部交给韩信,这是一种什么程度的信任,能不让韩信感动吗?
韩信禁不住泪洒当场,表示一定要全心全力辅助刘邦成就大业。
不过,刘邦也留了一小手。
战国和秦朝时期,拜将就意味着国君将象征统军和斩杀权力的斧钺授予将军,保证大将对军令的大权独揽。
为了让韩信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刘邦也是这么办的,可是他将军令大权授予韩信的同时,却把执行军法的大权给了自己的心腹曹参。
这意味着韩信要处死某一个将领,最终得由曹参来执行,杀不杀曹参就有一半的发言权了。
不过,这对于一步登天的韩信来说,并不算过分。
刘邦问韩信还有什么要求,韩信说,愿意让子婴去他的军中为参谋。
刘邦不解,问原因,韩信说:“觉得投缘。”
这个要求,对于汉军中没有朋友的韩信来说,要求也不过分。
刘邦问黄珂的意见,黄珂说愿听汉王调遣。
事情就这么成了。
其实,在听到东进事宜全权交给韩信后,黄珂就知道,自己的宝押对了。
自己为了什么?不就是有朝一日能重回咸阳城,有刘邦做后盾,什么真假秦王,到时不一样成为咸阳城的王者?
他当然忘不了子婴尚在世,如果自己不尽快回咸阳城,说不定真的秦王就会捷足先登,到那时,自己就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了。
黄珂在汉军中打着小算盘,子婴还蒙在鼓里。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真假秦王”的计划虽然实现了脱壳之计,顺利出城藏匿起来,不至于有杀身之祸,但没想到,史书上记载的项羽杀掉子婴一事没有发生,现在留下隐患。
当时,黄珂在府中门客中的地位并不高。
韩谈说,此人在别的门客为了一个论题激烈辩论的时候,总是在旁边微笑着观战。
不过,他也有斜刺里杀出一枪的举动。
一次,众门客在争论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对于商纣王几乎是避而不谈,甚至连一句褒贬的话都不肯说。
从不轻易加入战队的黄珂站了起来。
“诸位为什么不说一说商纣王帝辛呢?”
“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可说,一个暴君而已。”有人见黄珂抢话,不由得讥讽道。
“一个亡国之君罢了。”有人附和。
第54章 隐藏的对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