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章 师徒论道[2/2页]

新秦剑帝 徒骇河虹鲤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面的东西是要天天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
      “你这是哪里听来的?好像还有点道理。莫不是两千年后,人们依然喜欢研究这些老古董?”鬼谷子道。
      “岂止这些,关于道教,我还知道很多呢。”
      子婴一听鬼谷子夸他,开始?N瑟。
      “那你说说,你还知道什么?”
      “我还知道,将道视为世界本源的是道学家老子,他将道分为两类:一类指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道,属于一定事物的法则,叫‘非常道,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另一类则指存在于万物之先的宇宙总根源、总法则,叫‘常道,是永恒不变的道。”
      “‘常道最抽象,它脱离了有形象的具体事物,因此是无形无象无为无欲的。其作用是柔弱的,然而正是由于它的柔弱,才能战胜刚强;同时道也是空虚的,永远不会充满。”
      “道是静止的,万物是运动的,万物的生长壮大最终还都要复归于基原的道,这就是复归于性命之常。”
      “老子认为,道是无限的,无任何规律性可循,若道是有限的,有一定的规律性,那么它就与具体事物没有差别,就不能成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道只能是无限的。”
      “无限的东西也就不能用有限的名来称谓,所以道也是无名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认为:道是原始的混沌,天地万物的本原,它的存在是五官所不能感知的超时空的永恒存在,其本性是自然、无为,是按照事物内在的自身规律运动变化的,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最普遍的源泉和规律。”
      子婴滔滔不绝,把在大学里自修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道”的解释,能想起来的,都背了一遍。
      鬼谷子明显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对于“道”有这么好的理解能力。
      鬼谷子补充道:“知道了‘道字,还有一个‘德字。德,是道教的基本信仰,指德性,是事物的本性。”
      “德与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
      “这个‘德既指宇宙本源,又体现‘道的圣人之德性,还代表了天地万物的德性。”
      “因此《道德经》中说:‘天德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天下贞。”
      子婴点点头,虽然对这些道理不能全部理解,但至少做到了心中有数。
      看时辰不早了,鬼谷子开始教子婴吐纳之术。
      “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第26章 师徒论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