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小丫头眉眼一弯,俏皮地伸了伸舌头。
“在下萧东辰,要去投奔远房亲戚,不知可否借口水喝?”见到二人到来,萧东辰双手交叠施礼。
见到萧东辰年纪不大,却如此有礼,妇人也回应道:“方便方便,还请进吧。”
进院后,走进侧面屋子的妇人,手中端着一碗水,另一只手还抓着两个黄面馒头,走到萧东辰面前,递了过来。
“家里没啥好东西,你别嫌弃。”
“不会,多谢了。”接过馒头和水的萧东辰,站在屋门外,看着眼前的院子。
不大的院子,一颗桃树长在院中,树叶已然凋零,南北向三间红瓦小屋,院门旁还有一处木制的仓房,放着各种农具和一把残破的猎刀,虽然算不得富贵,但却温馨。
正吃着,身后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玉儿,爹回来了。”
推开院门的男人,手中拎着两只野兔,短打粗衣,脚上包着裹脚,身后背着的那把长弓,证明了他刚打猎回来。
“看看爹爹给你带啥回来了。”男子说完,抬眼却看见站在院子里的萧东辰,脸上有些疑惑。
羊角辫的小丫头连忙跑了过来,口中喊着爹爹,然后挥着小手,让男子低下头。
小丫头小声的在他爹爹耳边说着什么,还不时的看向萧东辰。
说了一阵后,男子听完哈哈大笑,“难怪你娘敲你的头,说你书堂白上了,见了人,怎么不好好问好呢?”
“在下姓杨,单名一个义字,小兄弟,看你的样子应该今夜没有地方落脚,这天气也凉了,如若不嫌弃,在我这凑合一晚再赶路如何?”
名叫杨义的男子摘下后背上的弓箭放进仓房,顺便把手中的两只野兔递给妻子,看着萧东辰问道。
“那就多有打扰了。”
晚饭时分,妇人刘氏端上了最后一道炖兔子后,萧东辰与这一家三口坐在桌上吃着饭,聊着天。这时他才明白,为何杨玉儿当时看自己的眼神那么警惕。
原来是她在书堂又闯祸了,和一同读书的男孩子打了起来,她还以为是人家找上门了呢。
抿了一口烈酒的杨义哈哈大笑,而她的娘亲刘氏则瞪了一眼小丫头,吓得她赶紧猛扒两口饭菜,就下了桌。
虽然萧东辰早已不用吃饭,但是这种一家人围坐一团的氛围,还是让他的内心感到温暖。
“看你年纪不大,自己一个人去投奔亲戚,这一路上可要注意啊。”又是一口烈酒入喉,杨义提醒着萧东辰。
“一说到这,我想起来,今早出门时,看着镇东老王家在挨家挨户的敲门,这是怎么了?”杨义面色有些凝重的问着娘子。
“唉,他家的娃也丢了,镇子上都问遍了,也没找到。都说现在是太平盛世了,怎么还会有这么稀奇古怪的事儿。”刘氏看着杨玉儿离开的方向,眼神中满是担心。
“发生了什么事么?”听到二人所说,萧东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问道。
“唉,这已经是这大半年丢的第四个娃娃了,要说起这事还真是说来话长。”
第69章 碧河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