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如果魏忠贤所言非虚,那么大明朝面临的问题可就太多了。
      此时的皇帝甚至感觉到了一丝绝望。大明的国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能挽救的回来吗?
      不料,魏忠贤还没有说完。只不过他接下来说的话,把崇祯皇帝气的不轻。
      “我大明有三大害,一是盘剥无度的贪官污吏,二是目无法纪的大商人大地主,三是各地藩王。”
      说到各地藩王的时候,朝堂内落针可闻,官员们连大气都不敢出。
      因为这个话题太敏感,涉及到了大明朝廷的一些负面。
      原因很简单,成祖朱棣就是藩王起家,之后的嘉靖皇帝朱厚璁同样是从藩王当了皇帝。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当今大明皇家一脉按理来说都是藩王的后代,而非正统皇室。
      俗话说越是缺什么越是在乎什么,自成祖以后的皇帝,无论他们内心对其他藩王是何看法,表面上都要装出一副亲和的态度,善待这些藩王。
      不仅皇帝是这种态度,连文武百官也持相同的看法,尽力维护皇家的尊严。
      凡是敢拿藩王说事的官员,基本上都会被定罪。
      魏忠贤失势的时候,其中一条罪名就是:克削藩王封爵。
      而魏忠贤重新掌权后,故态复发,竟敢又当着所有人的面提起藩王,当然会吓得文武百官噤若寒蝉,连崇祯皇帝的脸色都阴沉了下来。
      魏忠贤则是像没看到一样,自顾自说了起来。
      “自从大明建立以来,所产生的亲王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二十六位之多。加上人口繁衍,宗室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人,每年消耗的钱粮折合成银子至少在六百万两以上。”
      “朝廷每年的税收约在一千五百万两左右,需要拿出至少一小半给他们。而这些宗亲不能科举,不能做生意,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限制,对朝廷自然不会有任何贡献。”
      “对于皇家来说,养他们算是尽了同族之情,君臣之义。可对于大明来说,这些藩王宛如吸血虫,年复一年的吸取着大明的骨血。长此以往,朝廷的财政恐怕无力负担。若是地方受到天灾,朝廷又拿什么去震济灾民?辽东需要军费,朝廷又该到哪里去凑?”
      “而且据我所知,这些藩王强占土地,横行乡里,多有不法之事,搞得百姓们民不聊生,对朝廷也多有怨恨。就这些个于国家无利,还不断坑害朝廷的藩王,养着他们又有何用?”
      九千岁话说完了,而后就这样直直的盯着崇祯皇帝。
      后者此时脸憋的通红,几乎恨得咬牙切齿。
      “魏忠贤,你大胆!你现在说藩王于国家无利,下一次是不是要说朕同样对国家无利?准备废了朕?”
      没想到崇祯皇帝的反应这么大,看样子都要与九千岁撕破脸了。
      孙承宗这个时候连忙站了出来,要劝诫皇帝。他担心自己说晚了,刚回到皇帝手中的一些权利又会被魏忠贤拿回去。
      “陛下息怒,九千岁并没有不敬的意思,只是说出了朝廷的一

第111章 把藩王迁到国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