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抚司。
“九千岁,人抓回来了。”许显纯单膝跪地,禀告道。
魏忠贤喝了一口茶,不紧不慢道:“人齐了吗?”
“都齐了,一家十六口,一个不少。”
“查出来了多少?”
许显纯没有犹豫,立即开口道:“目前供出来五个,三个是京营将领,两个文官。”
顿了顿,他又说道:“有一个是广宁门的值守千户。是他发现了陛下和九千岁您出城,快速安排叛逆在城外伏击。”
居然有城门守军参与,这点倒是魏忠贤没有预料到的。
因为每一座城门的防守将领都是他的心腹,叛变的概率小之又小。
没想到终究还是出了叛徒。
发现魏忠贤并没有暴怒,许显纯大大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话可以大胆说了。
“卑职查出,他们应该是受南方的指使,其中很可能涉及到了藩王。”
“有藩王参与?”魏忠贤吃惊道。
许显纯点头,“那几人也是被利用的棋子,他们只知道有一个藩王,具体是谁并不清楚。”
“南方的藩王么。”魏忠贤陷入了回忆。
大明朝的王爷太多,除了少数几个省之外,到处都是分封的藩王。
只不过朝廷都把藩王关起来当肥猪养,有那个实力觊觎大统的并不多,最出名的倒是有一个,身在河南的福王朱常洵。
这货之所以没成为大明皇帝,完全是当时的文官全都反对,要不然按照万历的秉性,早就把皇位传给他了。
也正是如此,福王一脉对皇位一直恋恋不忘。
直到大明灭亡后,这货的儿子朱由崧终于过了一把皇帝的瘾,虽然结局不怎么样,也丢了一把大脸,但好歹是坐上那个位置。
如果这次的刺杀案中真有藩王参与,那福王绝对是最大的怀疑对象。
“有意思,看来有人现在就忍不住了。”
说到这里,魏忠贤突然记起一件事,于是又问道:“曹变蛟呢?让他到南方去把粮食运回来,结果到现在还没传回消息。如果不行的话,就让他叔叔曹文诏去。”
明末良将辈出,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被称为“大小曹”,前者被认为是“明末第一良将”,现如今还在辽东,负责抵御后金。
不过想要调他的话恐怕不容易,对方可能不奉诏,而且真要离开了,辽东那边容易出问题。
不宜调动,那就算了。
“许显纯,派人去江南和河南打探相关消息,特别是福王的动向,另外派人去给曹变蛟传个话,他要是还运不回粮食,之前的协议就作废。”
一个多月以前,魏忠贤订购的江南粮食被地方官员扣住,所以他只能找联军商量,让他们派兵南下去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回报,联军一方会获得粮食20万石。
如果按照当时的粮价,折合成白银有60万两。
联军将领们一番商议,决定让年轻小将曹变蛟带兵南下。
&nb
第95章 曹变蛟要耍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