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了十一月份,北方普遍都已经进入了冬天。
      京城内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夜晚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足以将一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冻死。
      在古代社会,这类人实在是太多了。
      譬如乞丐和流民。
      京城作为大明的都城,这两类人简直不要太多。只因为来到这里后,活命的机会可能更大一些。
      注意,只是可能,而不是一定。
      作为一个古代城市,无论是卫生条件还是犯罪率,都是后世之人无法想象的。
      就算普通人想要安心的活着都有一定困难,更何况是什么都没有的乞丐和流民了。
      因为每天死去的人太多,几乎每座城市外面都有一座或多座乱葬岗,专门处理那些无人管的尸体。
      看见路边被冻死的人后,魏忠贤的内心难免触动了一下。
      他是一个反派不错,但反派同样拥有着人性,同样不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冷漠的世界里。
      于是,九千岁有了一个决定,要给这些吃不起饭的乞丐和流民施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魏忠贤都不是一个磨磨唧唧的人,想到就做才是他的行事风格。
      回到皇宫后,他立马找到了崇祯皇帝,让后者下了一道圣旨,着锦衣卫负责办理施粥事宜,帮助那些快要被饿死的人。
      朱由检起初对这份圣旨还有些鄙夷,以为是魏忠贤想借他的名义去收买人心。在这几天里,魏忠贤可没有少干这样的事。
      崇祯虽然照办了,但心中却非常不爽,把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以求将来有一天算总账。
      只是当魏忠贤给他讲起京城里那些乞丐和流民的惨状时,朱由检才有所触动。
      必须要承认,无论古今,不同的阶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人与狗之间的差别还要大。
      书上记载,晋朝有一脑残皇帝得知全国饥荒,百姓饿死者无数,于是说“何不食肉糜”?
      在他眼中,最差的食物也许就是肉糜了。
      千年之后,又跑出来一个专家,告诉大家脱贫致富的方法是把私家车开出去拉客,把家里多余的房子租出去。
      脱贫嘛,就是如此简单。
      可他却不知道,真正的贫困人口无车也无房,只剩下孑然一身。
      所以不同阶层之间一旦出现了脱节,上层往往就会漠视底层所遭遇到的苦难,理所当然的以为“再差也就那个样子了吧!”
      崇祯皇帝同样也是如此,自小就锦衣玉食的他,根本没有见过民间疾苦,甚至连一个底层百姓都见不到。
      如果他真正经历过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不至于在统治期间弄出那么多昏招。
      魏忠贤从皇帝处取来一份圣旨,并让人誊抄了好几十份,贴在京城各处的告示墙上。
      于是天还没黑,京城的百姓们都知道了一件奇事,声名狼藉的九千岁魏公公和东厂准备在城外开设粥棚,免费施粥。
      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以前只听说过九千岁带着东厂不干人事,残害忠良,导致民不聊生,没想到终于准备干好事了。
      好吧!虽然普通老百姓也说不出九千岁

第33章 平凡的苦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