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袁崇焕”三个字的时候,魏忠贤立马回过了神。
袁崇焕啊!这个名字在后续存在着太多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也有人认为此人名不副实,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在如今的魏忠贤看来,袁崇焕的确为明朝做出了很大功勋,不说别的,仅仅是后者为大明经历了大小战阵数十次,还取得了宁锦大捷,这些功勋是绝对抹杀不掉的。
只不过被崇祯皇帝重新启用后,他或许是飘了,干了一些备受争议的事,而这也成为了其人被皇帝凌迟的原因。
首先,袁崇焕说自己可以五年平辽,的的确确是骗了崇祯皇帝。
真要说起来,这件事双方都有责任。
袁崇焕作为臣子,想要说些好话安慰皇帝,“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
至少从出发点来说,应该没什么恶意欺骗的想法。
然而在古代,欺骗皇帝的行为就太恶劣了,那叫“欺君罔上”,是要杀头的,搞不好还要连累家族。
满朝文武都知道袁崇焕是吹牛,听听也就算了,可年轻的皇帝不知道啊!
崇祯皇帝性格中有偏激的一面,非常轻易就相信了袁崇焕,然后给予了最大支持,结果却是还没到两年,后金的军队就打到了北京城下。
此其一。其二,袁崇焕擅杀边将毛文龙,让朱由检内心起了忌惮。
关于毛文龙此人,后世的争议同样非常多,有人说他经商养自己的军队,也有人说他杀良冒功,还常常去洗劫朝鲜的村庄,有损于大明的国际形象。
众说纷纭,但比较靠谱的观点认为,毛文龙率领皮岛军民对后金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
他的死直接让后金没了后顾之忧,这才有了崇祯二年后金第一次攻入关内的事件发生。
袁崇焕真不该杀毛文龙,双方都拿着尚方宝剑,无论是任何借口,袁崇焕都没有那个权利。
而且最让人诟病的还在后面,毛文龙的死造成的后果是非常惨重的,一方面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全力入侵明朝,另一方面则是毛文龙的三个手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先后投降了后金,成为了灭亡大明的急先锋。
所以从造成的后果来看,袁崇焕确实死的不冤。
魏忠贤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穿越过来没两天,就又听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而且,如果不阻止的话,搞不好袁崇焕又将前往辽东,重复历史上的一幕幕。
崇祯皇帝听到袁崇焕三个字,似乎被吸引住了一般,很想知道此人到底是何德何能,才会得到兵部的一致认可。
阎鸣泰便将袁崇焕的事迹一一说了出来,什么胆大心细,临危不惧,用兵如神,能怎么吹捧就怎么吹捧。
这力度,就差点直接说是岳武穆第二了。
崇祯一听袁崇焕有这么光辉的事迹,心中大喜,当下便有了决定,要将袁崇
第23章 功过是非凭人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