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昭廷对贺礼的事情很感兴趣,“赵爱卿,可否告诉朕是什么贺礼啊?朕可什么都不缺”。
“陛下富有天下,臣与犬子自然知道陛下什么都不缺。臣家中也并无多少余银,只这点忠君爱国之心还略贵重几分。犬子想与同窗共同画一幅千里江山图,敬祝陛下四海归朝、万民归心”。赵端本此时直接忽略了家里数不清的古董珍玩、金银宝器,睁着眼睛说瞎话,“只是本想在万寿节敬上,如今被陛下提前得知了……”
褚昭廷很是高兴。
对赵端本话里的“四海归朝、万民归心”更高兴。
登基继位这几年来,朝政都由长公主辅佐。明面上他是皇帝,长公主褚含清只有辅佐规劝的责任和权力。实际上先前两年朝政都是被褚含清一手把持,近两年才渐渐分出一部分政务由他处理。王公大臣皆知长公主权倾朝野,他褚昭廷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谁愿意一直做傀儡呢。
皇位已经是他的,这天下、这无上的权力就该都是他的。
褚昭廷开口道,“无妨,赵爱卿与令郎的心意朕已知晓。令郎可继续画,待朕万寿节之日,由他亲自呈上来”。
赵端本欣喜异常,本是胡编一个理由搪塞皇帝,竟然能给儿子得一个亲自面圣的机会,赚大了。他立马下跪行大礼谢恩,“微臣谢陛下隆恩!”
回家得赶紧让臭小子画起来,嗯画技不行,找几个代笔也可。
褚含清面无表情看着这一幕,无心再提醒褚昭廷问话。明显他已沉浸在“四海归朝、万民归心”的喜悦里,此时多嘴只能让他不快。
这两年他处理政务的水平不见涨,脾气倒是越来越大。让他先处理一部分简单的政务上手,每每都有不足之处,还要褚含清给他善后。且听不进规劝之言,多宠信好大喜功、汲汲营营之人。“父皇啊父皇,若不是为了你的临终嘱托,这样的皇帝、这个烂摊子,女儿是真的不想管了”。
兴远伯见兵部尚书一通胡编,竟然给儿子得了好处,觉得非常羡慕。转念一想,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诗书不通、草包一个,这种好处得来也是丢脸。能揭过此事已是好的,遂不再想,面色也好看了许多。
褚昭廷心情愉悦问下边的大臣,“列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
“启禀陛下,臣有奏”,工部尚书于叔常出列行礼,“我宁天与云圣国交界的卫宁关,日前报奏城墙需要修缮,已请陛下圣裁批复。现在工部已完成准备,只是户部在物资上尚未备齐。而且关隘城墙修缮亦属兵事,需要有专人监督,还请陛下圣裁”。
往年这种事情都由褚含清负责,这次她也做好了准备,甚至监督的人选、物资调配已经心里有数,只等皇帝命令一下,队伍立马就可以出发。
然而并没有按照褚含清的预想来。
褚昭廷在第一瞬间是想按照惯例让褚含清负责督办的,但即将开口那一瞬间不知想到了什么,说出口的话就变了样子。“赵爱卿,边关防御事宜确实属于兵事,该你兵部负责。此事就由你督办吧,莫要出了岔子”。
褚含清瞬间抬眼望向褚昭廷,而褚昭廷也回望了过来。二人视线交汇的刹那,彼此眼中都有看不懂的情绪,即刻又消失不见。
“皇姐可有不同意见?”
“并无”,褚含清一字一顿,“陛下圣明”。
“既然皇姐无意见,那就这么办吧”,说罢看了一眼成喜。
成喜秒懂,站出来喊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没有人再说话。
褚昭廷站起来转身走下御阶,成喜急忙喊了一声“退朝——”,紧跟着褚昭廷身后离去。
褚含清望着褚昭廷离去的背影,十八岁的男人身形已长开,跟记忆里少年仓皇无措的身形再难重合。
十八岁确实算长大了,怪不得。
赵端本被第二次天降馅饼砸的得意洋洋,他朝褚含清拱了拱手,“陛下命微臣督办此事,还望长公主不吝赐教”。
褚含清深深看了他一眼,并未说话转身离开皇极殿。
第2章 朝堂争锋(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