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郡,郡衙。
自从项梁揭杆起义,靠着楚室项家的余荫,很快聚集了八千江东子弟兵。
项梁看着人才济济的郡衙,心情并没有很轻松。侄儿项羽问道:“叔父何以整日眉头紧锁?是不是军中有大事要发生?”
项梁摇摇头,道:“军中并没有大事要发生,我只是愁军务繁琐。”
项羽不解:“如今我们有了八千子弟兵,又有龙且、钟离昧、季布、项庄等大将,军务大小不管埋锅造饭,冲锋陷阵,还是调度指挥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叔父为何还要繁恼?”
项梁盯着他,问道:“那我问你,运筹帷幄,战略布局可有人选?”
项羽以为是什么大事,笑道:“这不是叔父的活嘛,你若是怕没人和你分担,侄儿愿为你效劳。”
“你……”
项梁看着身长八尺,虎背熊腰的侄儿,想起以前教他读书识字的往事。
项羽年少的时候,读书不成,改去学剑,剑不成,项梁大骂。项羽大言不惭道:“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听后大喜,赶紧教项羽兵法,岂知项羽囫囵吞枣地学了个大概就不肯继续学了,气得项梁对他进行放养,不再干预。
现在项梁也渐渐明白,自己这个侄儿个人武力实在是太厉害了,厉害到完全不屑于任何阴谋诡计,能正面硬扛,绝不背后偷袭。就拿上次在郡衙手刃殷通这事来说,一个人斩杀了百十多人,身上竟没有一处要命的伤,若不是他阻止,项羽还能继续杀下去。
“叔父,在想什么?”
看着项梁盯着自己出了神,项羽问道。
“……呃,没什么,”项梁回过神来,想起前些日子项羽和自己提过在酒馆里遇到一个奇怪的老头,道,“你还记得前些日子在酒馆里遇到的奇怪的老头吗?”
“当然记得。”
“我命人去居?打听过,当地有位叫范增的老头,博古通今,纵论天下,门前访客无数,想必你前些日子碰到的人便是他了。”项梁站了起来。
项羽问道:“叔父这是去哪?”
“备马,咱们去会会那人。”
项梁项羽轻装上路,只带了数名随从,赶了数天的路,终于来到目的地。
“项梁公,湖边那处茅庐便是范增的住所。”
其中一名随从指着远处说道。
“依山傍水,追霞逐日,这位先生的日子过得好不自在!”
项梁刚感慨完,便看到那茅庐内走出数人,对着屋内骂骂咧咧。
“什么玩意,真以为自己家里藏了几本书,便敢纵论古今大言不惭,我看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老子走南闯北见过这么多能人,也没受过这鸟气。”
“来拜访这位老头的,都可以回去了,浪费时间。”
那几人对着门外的宾客嚷道,宾客们见状纷纷起了打道回府的心思。
众人走得差不多,项梁等人趋步向前。项羽问道:“这范增脾气挺大,把满堂的宾客都气走了。”
“能耐大的人脾气大点,没什么关系,就怕能耐不大脾气大。”项梁说完,茅庐内走出一名书童,对他们说道:“家师在里屋有请。”
几人走了进去,只见范增面对着大门双膝盘坐,双目紧闭,身前身后堆满了竹简。
突然,他睁开眼睛看着项羽道:“多日不见,项少侠终于想起来居?找老夫了。”
项羽想起当日在酒馆见面的情形,道:“这位是我叔父,我们在江东起义
第47章 项梁吴中愁军务,范增居鄛指前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