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都是乡里乡亲,不必这么客气。”里长见沈青荷能说会道,又温和知礼,便对冯氏笑道:“崔家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是啊。”冯氏笑着应道。若放在几天前,如果有人这么跟她说,她可不敢认。
“还要多谢赵叔。先前我们家来时,村里已经没有地了,如今还能匀出二亩地来给我们,还不知道要怎么感谢赵叔呢。”沈青荷笑道。
里长听了忙解释:“这还真不能谢我,是大壮匀了他家的二亩地出来给你们,要谢啊,就谢大壮。”
果然和沈青荷想得一样。看来是崔家欠了郑大壮一个大人情。
“没想到郑大哥这么热心。”沈青荷心内感动。
“郑兄弟确实是热心肠,等改天,你们上他家去道个谢。”里长边走边笑道。
“是,那是必须的。”沈青荷忙应下。在她看来,不但感谢,以后也要记住这份好。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郑大壮和崔家非亲非故,都能拿出二亩地给崔家,可见是善良忠厚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深交。
郑大壮给的二亩地在河边,离路边近,灌溉也方便,想来是有考虑过崔家都是女人,力气不大,这样以后搬运起来也方便。沈青荷不禁为他的细心感动。
带了沈青荷和冯氏看完地,里长便走了。
“这二亩地咱们要种什么?”冯氏问道。自从目睹了沈青荷的变化后,冯氏隐隐有把她当成家里拿主意之人的意思。
“我瞧着这儿离水源近,咱们种水稻吧?”沈青荷提议。西河村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小麦和大豆,如今是春季,正好适合种水稻。
“好,那咱们就种水稻。”冯氏满口应下。
“只是如今已过了立春,咱们还没有秧苗,若现在育苗,恐怕来不及。”沈青荷皱眉,这一波早稻,看来得想办法跟村民们买一些秧苗才是。
“那…该如何是好?”冯氏这些年忙着搬家和照顾崔愿,鲜少下田,对农耕之事不甚了解,听了沈青荷的话,也是一脸焦急。
“我去问问郑大哥,看能不能买一些秧苗。”
“可咱们哪还有银钱买秧苗。”冯氏一脸愁苦。
“总会有办法的。”沈青荷笑着安慰冯氏。
两人回了家。崔愿和崔月坐在院子里,见沈青荷和冯氏回来,崔月忙迎上前去:“娘,嫂子,怎么样?”
崔愿虽不说话,但是拉长了耳朵,他和崔月一样,也想知道结果如何。
沈青荷拿出田契,崔月不识字,忙问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是田契,从今日起,咱们家有地啦。”沈青荷笑道。
“哇!太好啦!”崔月喜得拍手叫好。
一旁的崔愿也是默默松了一口气。
冯氏却是唉声叹气,崔月不解,忙问道:“娘,怎么了?”
“咱们还没有水稻秧苗,若现在下种子,恐怕来不及。”
崔月咬唇,这个她不是很懂。
“咱们去和村民买一些来便是,一般村民家都会有多的,咱们只二亩地,多问几家就是。”崔愿在一旁提议。这和沈青荷想的不谋而合。
“小荷也是这么说。”冯氏听了崔愿的话,心中仿佛有了定心丸,便笑道。
崔愿一愣,看向沈青荷,见她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他面色一暗,脸上也不知是怒还是厌恶。
第11章 有地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