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这次学乖了,不对外声张,也不接待任何客人。
只邀请整个村里的人喝个酒,也不收红包。
但当地有个风俗习惯,进新房要在家里住三天,而且要生火做饭。
忙了几天后,那些亲戚都走了,小牧远也已经睡了,两口子躺在床上,周子衿感慨万千。
“终于把房子建好了,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
“秦川,现在你在村里的名声也好了,相信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替我们感到高兴。”
憨婆娘居然这么封建,在乎这些虚名。
秦川也能理解,毕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思想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不过没关系,只要开心就好。
村里的事情弄完之后,秦川叫周子衿跟自己一起回深水市,这憨婆娘居然想住到家里。
你一个年轻漂亮的少妇住到家里怎么行?
秦川肯定是不答应的,他要求周子衿一起去深水市,小孩也带过去。
毕竟那边的教育要好一些,能够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既然她这么留恋家里,那就多陪她呆几天再走。
其实周子衿心里更多的满足,还是有自己的家。
哪怕秦川在外面赚的钱再多,也没有家里这么踏实。
她在深水市也呆了这么久,总觉得不适应那种环境。
这天村长过来了,拿着一杆烟枪叭嗒叭嗒地抽了几口,周子衿拿了水果,糕点,米酒出来招待。
村长跟秦川提了一个要求,“你是一个有主意的人,能不能带动村里致富?”
放眼全国,大湾村绝对算不上什么好地方。
是内地最常见的丘陵地带,你说靠山吃山吧?
这山又没什么鸟用。
到处都是低矮的灌木丛,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
毛草倒是一大堆,不管是搞什么产业它都不适合。
最大的问题是没水,干旱的时候连井水都没得喝。
所以它这里的经济很难发展。
改革开放后,村民去城里打工的居多。
由于没读什么书,只能骑个单车去城里搬砖。
当然,稍为年轻一点的,但凡上过初中的都去沿海打工了。
怎么把村里的经济建设抓起来也成了村委会班子最头疼的问题。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还没学会怎么抓经济,再有就是资金问题。
不管搞什么产业,没有钱你谈个屁啊?
秦川以前并不觉得村长有什么想法,现在估计也受了影响,真心想搞点事情。
于是他提了两点建议,“你组织一下村民把全村范围内的田土,包括山地,全部产业化。”
“比喻山上种水果,景观树,象桂花树啊,白玉兰啊等等。”
“当然也可以搞个葡萄,杨梅基地。”
“至于那些农田嘛,种草莓或其它有经济效益的品种。”
村长问道,“销路呢?”
“你不要愁销路,先把东西做起来。”
以前
第223章 带动村里致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