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反悔。好在还有时日,不急。”一直沉默的文岩川出言安慰傅芳。然后转头问文凉凉:“你觉得交银两划算还是稻谷划算?”
      这是个好问题,文凉凉就一直在考虑。
      “我想了一下,个人认为交稻米比较划算,再加上原本要交的三百斤,总共就八百斤,今年的产量我们完全可以应付下来。主要在于我们后续对稻田的管理,一百四十亩地的收成很客观。”文凉凉说的是按照现有的亩产八十斤算的,现在也没有杂交水稻,如果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或许能将产量提高一倍。
      文凉凉不懂这里面税收的算法,“不用担心,天色也不早了,都回房休息吧,接下来的日子可不轻松呢。”
      夏季来临,夜晚也是闷热的紧,但今晚文凉凉一家都感受到了凉爽。屋内的冰块带来的凉气让每个人在夏季的夜晚睡了个好觉。
      每当傅芳和陈玉和其他村妇聊天,说起这天气太热,晚上睡不好的话题,她们俩都会选择沉默,生怕说漏嘴了。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转眼就到了八月头,文岩川去书院已经一个月,学业繁忙,期间也没回来过。
      这期间文凉凉的一百四十亩地终于种完了,剩下十亩地的玉米也种下。水车在此期间又增加了一座,后续的用水量大,文凉凉觉得再增加一座会比较好。
      散种的稻谷长势良好,也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缺失,不需要补种。水稻生长需要钾肥磷肥,钾肥比较容易,草木灰沉淀后的水溶液就是了,每隔半个月均匀的倒在稻田里。而磷肥就有些麻烦,收集一些动物骨头,鸡蛋壳之类的进行发酵,一个月才能施肥一次。
      村里人对文凉凉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他们祖祖辈辈就是这么种地的,哪有她这么繁琐,还要定期去清理稻田里的杂草。这些文凉凉都懒得解释,她只管好自己的这片田。
      好在舅舅傅远的儿子傅征在镇上开个小店,特意给文凉凉搜集这些东西,每隔五天去运回来一趟。家里原本请的工人也转为长工了,打理这些田地耗费的精神可不少,老李头和文达文木也是,里里外外要做的事情不少,家里这点人根本不够。
      家里的五座山头文凉凉让人搭建了篱笆,养了鸡鸭鹅各五百只,稻田里养了鱼,山脚下能挖坑的地方都挖了坑,续上水,让鸭子和鹅能够游泳。
      家里的固定开销支出变化让文凉凉手中的银两迅速散尽,这让她不得不考虑开源节流。她在书房一个人默默地思考了很久,开源要拿什么开?稻谷还没成熟,没法变现。鸡鸭鹅还小,不生蛋也不能吃。节流就更加不行了,都是必要支出,难道饭不吃了,菜不吃了,工钱不发了?
      文凉凉看着账本,愁的眉头都要拧在一块了。“眼下是穷途末路,只能这么做了。”下定决心后,文凉凉立即爬上床睡觉,准备明天去镇上一趟。

第79章 文凉凉要开源节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