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 必走程序(11)[1/2页]

龙脉 一高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虽然没在机关宣布,但陶砚瓦也在一点点往外推掉原来担负的工作。办公厅主任刘世光早就察觉到了,也非常配合。具体事情不再找他。
      陶砚瓦知道建一个小楼不那么容易,何况他面对的仅是单位某些人的想法和总理的一个原则批示。需求多少合适?是盖是买?盖怎么盖?买怎么买?怎么立项,怎么征地,怎么具体操作?如今是两眼茫茫。更重要的是,他对此道一无所知,没有半点经验。
      他不能在单位与人交流,只好利用私人关系,咨询出一些门道。
      他在中国文联有个战友,负责基建。就告诉他,他们原有办公楼,但不够用,为了不违反禁止建设办公楼的规定,他们就打报告要求建设“中国艺术家之家”,结果总书记、总理都批示同意,而且是“请发改委积极支持”之类的明确语言。北京市委书记也批了“地由你们随便选”这样的意思。他们于是起草了《项目建议书》,投资司和他们看了五六块地,最后才选择买了一座现成的大楼。地上16层3万平方米,地下3层2万平方米,本来楼是按商业开发建的,但手续不全不能卖,发改委介入才得以成交。当时定价每平方米11500元。因此,文联没搞基建,连可研报告也没做,只把原来设计改了改,装修好才进驻的。从批复到进驻不到两年。他们的功能定位是为十几个专业协会的会员服务,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文学诗词都有,也有展厅,主要供内部交流用,不对外。主要是办公、活动用房,没有住宿。买的时候价格不高,现在楼市大长,价格早翻了番,发改委、国管局皆大欢喜,认为捡了大便宜。
      他在国管局有个老乡,也透露了一些内幕。其实说是内幕,也都是面上必须遵守的

第11章 必走程序(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