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71章 有人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2页]

大明:夭寿了,我竟成了短命朱标 喜欢柚子的小胖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御书房外。
      “想来,文辉他们,应该已经开始攻打云南了吧?”
      “云南可是个好地方,洱海,朕也想去看看。”
      “原本云南,乃是沐英平定的。”
      “不过,现在沐英在漠北,就让文辉前往了。”
      “希望文辉不要让朕失望才好,这一次给了他机会,可要好好把握。”
      朱标站在皇城内,仰望那蔚蓝的天空,嘴角微微上挑,眼眸之中满是笑意。
      “陛下,泉州有民众造反。”
      “已经波及了永安、德华、安溪三县。”
      “并且,还击溃了泉州永宁卫所的卫兵。”
      正在此时,阿冰得到消息,立刻向朱标禀报。
      “嗯?”
      “泉州有百姓造反?”
      “所为何事?”
      “百姓何故造反?何人领头?”
      “可有贪官污吏横行霸道?”
      “欺压良民,士绅兼并土地?”
      朱标眉头紧锁,面色瞬间阴沉了下来,刚才好不容易有一个好心情,现在那好心情瞬间消失,内心反而充满了愤怒。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百姓造反,很有可能就是贪官污吏导致的。
      “启禀陛下。”
      “据说领头的乃是一个名叫陈同之人,自称顺天将军,乃是福建泉州府惠安县人。”
      “家中还算富裕,一个月前,因为妻子在街上买菜时,不小心被同县王珍撞到,导致流产。”
      “之后和人理论,经过惠安县知县判定,由于王珍是不小心误撞,所以给陈同家赔款一百元作为补偿。”
      “陈同不同意,当夜,夜闯王珍家中进行刺杀。”
      “王珍身中十三刀,气绝身亡。”
      “惠安县令派人捉拿,他和家族内的男丁齐力反抗,杀死多名衙役。”
      “后来全族逃窜至安溪县,蛊惑百姓造反。”
      “得到了许多士绅支持,瞬间拉起了五千多人。”
      “并且进攻安溪县,攻占安溪县之后,带人进攻德化、永安三县,队伍瞬间壮大了不少,拉了一些好吃懒做之徒,如今拥兵三万。”
      “三县内多是衙役,守城士卒无法阻挡。”
      “卫所士卒进攻城池,他们便将百姓裹挟上城,导致我军无法进攻城池。”
      “如今三个县内城头,都绑着百姓,我军顾及百姓,没办法进攻。”
      “不过,三县已经被团团包围,他们插翅难逃。”
      阿冰拱手道,将泉州的情况如实报吧。
      “废物,一群废物。”
      “连几个百姓都对付不了?”
      “永宁卫都是吃干饭的吗?”
      “出兵速度那么慢,居然让陈同发展出了三万百姓当大军?”
      “虽说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人数,为何会如此庞大?”
      “大明王朝现如今的日子,他们还不满足?”
      “居然还要造反?”
      朱标面色阴沉,冷声道。
      没想到,自己统治下的大明王朝,依然还有这么多想要造反的百姓,他内心也十分的愤怒。
      自己对待百姓仁善,给他们吃好穿好,没想到他们居然到头来依然还要造反,这让他内心愤怒的同时也为自己泉州安排的卫所的战斗力,感觉到耻辱。
      陈同不过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想到,这么快就拉拢了这么多百姓,攻占了三座县城作为根据地。
      永宁卫居然动作如此之慢,这让他心里很不爽。
      主要这速度,也太快了,说造反,居然这么多人同意,他内心更是不爽。
      “启禀陛下。”
      “因为士绅加入其中,士绅一般是都在当地颇有名望,而且,现如今很多士绅都建造了工厂。”
      “工厂内的百姓,都得跟着他们身边干活,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工厂老板,比朝廷,也许威能更大。”
      “毕竟,他们在这些工厂内上工,才能够有生活保障。”
      “因此,很容易就能够拉出一支‘军队,虽说都是一些乌合之众,但是,毕竟人数众多。”
      “一个月的时间,三万青壮男丁,确实让人感觉到匪夷所思。”
      阿冰摇了摇头,拱手道。
      对于士绅的能力,他也不得震撼,随随便便,一个月的时间,就给陈同聚集三万大军,这可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
      “士绅,又是士绅。”
      “朕已经极力压制士绅的发展,没想到,最终还是让他们钻了空子。”
      “用工厂,培养士卒?”
      “一个县的士绅尚且如此,那么,天下所有士绅呢?”
      朱标面色阴沉,眼眸之中满是愤怒之色,没想到,这一个又一个士绅,居然以开工厂的幌子,制造一批又一批的军队。
      更别说现在可只是一个县或者是三个县的师生,就已经能够聚集3万大军,如若是一个州府呢?
      如若是一个江南,或者江北呢?
      所有士绅联合起来,这将会是多么庞大的力量?
      想到这里,朱标内心不仅愤怒,而且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王轩,宣刘伯温,姚广孝。”
      朱标看向面前的王轩,冷声道。
      “喏。”
      王轩拱手一拜,快步离去。
      “陛下,这些士绅,该怎么办?”
      阿冰感受到了朱标的愤怒,拱手道。
      “杀无赦,全族老少,皆斩,不论男女。”
      “另外传出消息,为叛军所杀。”
      “收回德化、永安、安溪县后,参与过的士绅家族,夷十族,十族内的女子,就不用杀了,关入女子监狱。”
      朱标冷声道,一股滔天杀意,这是他第一次下定决心,击杀士绅家中的女子。
      他发现,以前的自己,似乎太仁慈了,对他们这些士绅,太好了。
      “喏。”
      阿冰第一次感觉到朱标那滔天的杀意,让他仿佛看见了一条凶猛的真龙,那种杀意带着寒气,让他都感觉到无尽的恐惧。
      “士绅?”
      “哼。”
      “接下来,就看朕怎么处置你们。”
      “让你们知道,背叛朕,是什么下场。”
      朱标冷笑一声,眼眸之中闪过狠辣之色。
      ......
      御书房内。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过多久,刘伯温和姚广孝就已经来到了御书房内,看见坐标跪地叩拜道。
      “免礼,平身。”
      朱标冷声道,抬了抬手。
      “谢陛下。”
      刘伯温和姚广孝立刻站起身来。
      “你们看看吧!”
      朱标右手一挥,王轩立刻拿着一份奏折躬身上前,双手呈递给了刘伯温。
      “这?”
      刘伯温看完之后,内心骇然,随后将其递给了姚广孝。
      姚广孝看完之后,面色阴沉。
      “你们说说吧,有什么想法。”
      朱标面无表情,眼神淡漠,说话的语气极为冰冷,犹如寒风刺骨。
      “嘶......!”
      刘伯温和姚广孝内心一颤,他们知道,朱标发怒了。
      这是朱标登基称帝的第一次,有人造反。
      以前造反,造的是朱元璋的反,而并非是朱标的反。
      可现在,他们造的是朱标的反,这性质,可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陛下,微臣以为,应当尽快派遣一将领前往泉州,镇压叛乱。”
      “绝对不能够让这叛乱继续延伸,倘若让叛乱继续延伸,唯恐会祸及整个泉州,到时候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现如今我大明王朝,北边,和北元王朝作战。”
      “西南,向北元王朝残余势力梁王部开战。”
      “如今动用兵马已超过70万,现如今泉州要是全都被波及,很有可能会对大明王朝产生动荡。”
      “必须得尽快派兵镇压叛乱,斩杀首恶,释放其余百姓,让其卸甲归田。”
      刘伯温立刻上前,朝着朱标拱手道。
      现如今大明王朝,三十万大军,正在对云南出兵。
      四十万大军,正在漠北进行北伐,如今大明王朝已经出兵七十万,如若整个泉州都被波及到,很有可能会让大明王朝出现动荡。
      所以必须得速战速决,早一日将这叛乱平定,方可让大明王朝不至于产生动荡不安。
      不过,大明王朝一直以来以仁义治国,只除首恶即可,将其他的百姓放回家中,让其卸甲归田即可,不必过多残杀,毕竟是自己治下的百姓。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这一次造反的所有百姓都当赶尽杀绝,一个不留,并且还要将其诛连九族。”
      “如若这一次陛下再和原先一般仁慈,那很有可能造反之事,应声不绝。”
      “洪武三年,洪武五年,洪武七年,全都爆发了叛乱。”
      “陛下当时还是太子殿下,因此为大明王朝所有的百姓求情,想要放过他们。”
      “可陛下有没有想过,如果将这一次再放过他们,那么所有百姓都知道,自己就算造反,也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
      “一旦他们认为造反不会拥有生命的代价,不仅如此,还会获得无尽的好处,他们随处造反,获得无数金银财宝隐藏起来,之后又被招安,或是回家种田。”
      “那么,造反的事情,就永远也不会断绝。”
      “微臣以为这一次不仅仅要将首恶满门抄斩,还要将所有参与造反的百姓,诛连九族。”
      “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王朝,不容任何人侵犯。”
      “如若有人破坏大明王朝,所有人,都得诛连九族。”
      “如此一来,才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能够拥有敬畏之心,他们也都知道自己造反,必定会株连九族,这样的代价,不是所有人都承担得起的,所以很多人都不会选择去造反。”
      “可如若依然对他们十分仁慈,就会让他们无所顾忌。”
      “这一次,微臣请陛下,击杀首恶,夷十族,其余参与者,诛连九族,一个也不能放过。”
      “如此,大明王朝的威严,才得以彰显。”
      “一旦让天下所有百姓觉得造反没有任何代价,那他们很快就会频频造反以至于大明王朝很有可能会波及全国各地。”
      “到时候付出的代价更大,我军也许光光每年平定叛乱的时间,都比不上对外战争的时间要少。”
      姚广孝面色阴沉,眼眸之中的杀意,一闪即逝,站出来,朝着朱标拱手道。
      这一次他并不支持刘伯温的话,他觉得所有想要造反之人必须得株连九族,让他们知道造反的代价。
      而不能够一味地宽恕他们,之前朱标就是一味的宽恕他们,才让他们现在变得无所顾忌,居然瞬间拉起了三万大军,开始造反。
      如果再一味的纵容他们,恐怕要不了多久,这样的造反就会频频发生,硬生不觉,到时候整个大明王朝都会陷入战乱之中,如今大明王朝好不容易平定下来,不能够因为这一些仁慈,而让整个天下陷入战乱。
      虽说姚广孝是个和尚,但是,他并非是一味的仁慈的和尚。
      怒目金刚,金刚亦会愤怒,更何况是人。
      现如今,陈同已经挑战了大明王朝的底线,绝对不能够对他们客气,所有人,都得斩杀。
      “陛下,这,这三万大军,株连九族,最少波及三十万人,这,这?”
      刘伯温内心骇然,看向面前的姚广孝不敢相信这一切。
      他怎么也没想到姚广孝作为一个和尚,居然拥有如此杀心?
      这三万百姓,如若全都株连九族,最少波及人口三十万人口,更别说现在他们很有可能还在不断增加人数,达到四五万人都未尝不可能。
      到时候波及到的,可不仅仅是三四十万人,而是五六十万啊!
      要是全杀了,这得留多少血啊?
      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想到这里,刘伯温面色煞白,立刻想要开口。
      “那你们觉得,士绅,该如何处置?”
      “士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大明王朝的发展,原先朕还以为让他们拥有安定的生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他们也不会因此而造反。”
      “可没想到这一次有人发动叛乱,他们居然已经派人前往参与。”
      “而且你们也看见了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上面写的是,士绅已经将整个大明王朝的民营工厂,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军队制造基地。”
      “他们创建一个又一个工厂是假,实则是想要收纳他们当地所有的百姓进入工厂上工,并且为他们所用。”
      “还真是朕有张良计,他们有过墙梯啊?”
      “现在,一个个都聪明的紧,都将工厂变成军事基地了。”
      “如若不是这一次士绅参与了造反,朕还被蒙在鼓里。”
      “他们利用工厂的便利,收纳百姓进入上工,潜移默化的让他们这些百姓,成为了他们的士卒。”
      “看来,士绅的威力,还是太大了。”
      “这些士绅,就如同汉朝的世家大族一样,已经开始威胁到大明王朝的统治地位。”
      “如若朕不将其处理了,那么,整个大明王朝,很快就会步入汉朝的下场,所有的一切,都由世家把持,天下只知世家,而不知有皇帝。”
      朱标摆了摆手,看向面前的刘伯温的姚广孝,沉声道。
      当年大汉王朝就是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而且自从王莽篡汉之后,刘秀再次夺回了江山社稷,世家大族成长尤为疯狂。
      因为当年的刘秀为了夺得天下,联络了所有世家大族,和世家共天下。
      虽然说当时的大汉王朝说是流逝的天下,其实不然他们更多的是世家的天下,整个大明王朝,整个大汉王朝,所有的利益全都被世家大族占领,这也导致了大汉王朝根本就没钱可用。
      这也是为何大汉王朝的皇帝,一天到晚都在卖官卖爵,就是因为这些皇帝手头上根本就没有钱,所有的钱所有的利益全都掌控在世家大族的手中。
      皇帝没钱那么如何能够掌控天下,只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就如同大汉王朝的皇帝就是世家大族手中的一个傀儡。
      现在的士绅,就犹如当年的世家一般,如若在任其成长,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再次发展壮大。
      原本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所有的世家大族基本上因为战乱被铲除殆尽,所剩下的强大士绅,已经少之又少,几乎全部被杀光了。
      可现在,朱标看见,这些士绅,似乎又开始了苗头。
      他们再次发展,也让朱标感觉到了危机。
      虽说这些士绅不会威胁到自己,可自己的子孙后代呢?
      自己不可能总出来给别人擦屁股吧?
      一定得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才行,否则,这些士绅越来越强大,并非是一件好事。
      “陛下,如今士绅确实越界了。”
      “陛下应该严查各大工厂内,看看是否有如此情况出现。”
      “如若发现有任何苗头,立刻以贪污受贿、制造劣质产品等等罪责,打入监狱,或者直接株连九族。”
      “士绅一直以来,都是祸乱之源,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汉朝灭亡,四世三公的袁绍,拿下河北,称王称霸。”
      “四世三公的袁术,拿下江南,强大无比。”
      “可以说,当时大汉王朝,已经是袁家的天下,可惜,他们兄弟不齐心协力,抵抗外敌,反而被逐个击破。”
      “最终三分天下,刘氏一族、孙氏一族和曹氏一族。”
      “刘备虽说不知是否是刘氏皇族,这倒也无所谓,毕竟刘备一直以刘氏自居。”
      “孙氏乃是豪族,曹氏就更不用说了。”
      “后来三家尽归司马懿,司马家族统治天下。”
      “世家大族的力量,不可谓不强大。”
      “后来就开始了五胡乱华,世家大族得到了根本上的消灭,可后来又形成了新的贵族世家。”
   &nbs

第571章 有人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