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寂静,不知何时,月亮已经从厚厚的云层里钻了出来。
京城的街道上,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骑在高头大马在街道上走过,而后面紧跟着两队披坚执锐的禁卫军。随着将军骑着马,转过了几条街道,然后在一座府邸门口前停了下来,而红色的大门上面正挂着一个漆红色的牌匾,只见上面写着“公孙府”三个大字。那位将军从马背上下来,伸出右手示意禁卫军将府邸门口团团围住。
守在大门前的两位仆人看到这样的,立刻就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见那位将军朝着两位神情慌张的仆人走去,便开口大声吼道:“大理寺卿公孙阳听令,末将率禁卫军奉皇帝口谕而来,请公孙大人进宫一趟。”
其中的一位仆人听到这话后,连忙推开了府门,向着府内大堂快步跑去。
不出半晌,一位五十多岁老人便走了出来,只见这位老人双鬓已白,戴着一顶锦黄色的帽子,身着一身灰色长袍。而身后就是跟着那位刚才进去报信的仆人。
那位将军见到公孙阳,冷笑着说道:“公孙大人,多有得罪,请跟我们走一趟吧!”将军说完,挥了一下右手,身后的禁卫军便拥了上来,将公孙阳团团围住,不由分说着推搡着往前走。而公孙阳似乎早已预料到了,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跟随着禁卫军往前走。而身后的仆人则是脸色惨白,似乎就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此时,从府门后缓缓地走出来了一位老人,站在府门口的石阶上,看着禁卫军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夜色中。
一旁的仆人抬了抬头,露出不解的神情,对着老人问道:“李管家,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皇帝的禁卫军把老爷都抓走了?”
只见老人神情严肃,对着仆人说道:“从今天起,府里就开始闭门绝客,不要让拜访的人随意进府。”
仆人还想接着问,老人就直接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恐怕明天早上就会知晓了。”
仆人听到后,点了点头,说道:“嗯,知道了。”
老人说完,就转身走进府里,快步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次日早上,昌平县的各个城门口处的城墙上面都贴着一张告示,都围着不少的百姓,都在叽叽喳喳地不知道说些什么。人群中的一位穿着褐色素衣的中年人望着墙上贴着的告示,上面写道:
大理寺卿公孙阳勾结倭寇,罪同谋逆,证据确凿,已被刑部关押在监狱大牢。
一旁的人都在小声地嘀咕,说道:“听说这个公孙大人为官清正廉明,大公无私。而且还平反了好几桩冤案,怎么可能会与倭寇勾结在一起呢?会不会是弄错了?”
这时,一旁的一位头戴布帽,身穿蓝色布衣的中年人小声嘀咕道:“告示都已经贴出来来,怎么可能会抓错呢?何况现在的世道,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说不定那个清官形象就是装出来的,来蒙骗世人,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大贪官。”
另一人抬了抬手,唏嘘地说道:“要是这样的话,恐怕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了。”
一旁的另几个人无不同意地点了点头,随后狠狠地说道:“要真是这样的话,这样的贪官就该杀。”
过了一刻钟,城墙脚下议论的人群也就慢慢地散了。
在福兴茶肆里,司徒俊坐在一张方桌前,伸出右手,端起面前的茶杯,将里面的茶水一饮而尽。只是,司徒俊脸上的神情有些慌张,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脸色匆匆地走进了福兴茶肆,看到了司徒俊坐在不远处的方桌前,嘴里就似乎送了一口气,快步朝着司徒俊走去,就开口说道:“少爷,大事不妙了,老爷都已经被皇帝的禁卫军给抓起来了。”
“老赵,事情我已经从城墙贴出的告示知道了。”司徒俊眨了眨眼,说道。
京城疑尸(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