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满、东满、吉东地区的党组织和军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由于第2军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第1军和第5军之间,所以他们与这两个军的联系也更为紧密。除了会师那尔轰以外,第2军的领导人与第5军的领导人也有两次重要的会见。第一次是1936年1月中旬王德泰、李学中在宁安县镜泊湖游击根据地与周保忠会面。在这次会见中,他们对两军的整顿问题进行了讨论,做出了第2军正式成立军部并扩编为两个师的决定。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参谋长刘汉兴。但是,这个决定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执行,这是因为第2军与第5军领导人在第二次重要会见中又做出了新的决定。
1936年1月,前去莫斯科汇报工作的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第2军政委魏拯民从苏联回来了。2月5日,魏拯民就在中共宁安县委书记张中华的陪同下到第5军军部会见了周保中。在这次会见中,魏拯民向周保中传达了共产国际第7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以及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关于撤销中共满洲省委,按游击区建立南满、东满、吉东和松江四个省委、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指示。
宁安会议结束后,2月9日,魏拯民动身西去。在额穆县境内与王德泰、李学忠等会师。然后一起南下安图游击区,并于3月上旬在安图县一个名叫迷魂阵的地方召开了。魏拯民、王德泰主持召开了二军团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魏拯民、王德泰、李学忠、金日成、周树东、安凤学等人。
会议决定,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的号召,按照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要求,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成为东北各抗日部队中最先改编为抗日联军的部队。新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按照中共的建军原则,从军部、师部都建立了党委,政委兼任党委书记。第二军党委由9人组成(军长、政委、军政治部主任以及下属的3个师的师长、政委),魏拯民任党委书记。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刘汉兴任参谋长,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师,一师下辖第一、二团,二师下辖四、五、六团,第三师下辖的七、八团和教导团,全军2000余人。会议决定一师在安图、敦化、桦甸一带开展活动;二师留在宁安、穆棱、东宁一带,与五军配合作战;三师南下抚松、临江、长白一带,开辟南满游击区。
迷魂阵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部队改编和分区作战的问题。抗联第2军成立后,各师仍然继续进行分区作战。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第2军的部队不断取得胜利,队伍得到了很大发展,游击区也迅速扩大了。
4月初,王德泰、魏拯民率一师进入桦甸县东部大蒲柴河镇附近。大蒲柴河位于桦甸、敦化、安图三县交界处,敌人设据点派重兵把守,控制了大片地区,使我军行动十分不利。王德泰和魏拯民共同分析了敌情,认为攻打大蒲柴河镇,既可消灭该镇守敌,又可调动盘踞在敦化县城的敌人赶来增援,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伏击增援敌军,然后消灭大蒲柴河的守敌,扩大游击区。4月6日,解放大蒲柴河的战斗打响了,敦化县城敌人接到消息后,派出了由日伪军组成的增援部队,急急忙忙地向大蒲柴河增援。王德泰得知敌人出动的情报后,将部队埋伏在寒葱沟口和北大坡道西。次日9时,敌人大队人马全部进入我伏击阵地。我军埋设的土地雷在敌群中接二连三地开了花,炸得敌人血肉横飞。紧接着,王德泰率队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敌人死伤惨重,剩下的残兵败将狼狈地向马号方向溃逃。我主力部队又乘胜回师直捣大蒲柴河镇敌据点,一举拿下了镇东口敌哨所和小街西等哨所,除伪大队长带几个亲信跑掉外,其余全部被俘。大蒲柴河战斗一结束,我一师主力挥师南下,转入抚松、临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就在抗联第2军进行分区作战并且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南满地区的游击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巩固这些成果,明确今后的任务,杨靖宇决定返回金川县河里根据地,召开中共南满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
魏拯民是在中共南满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几天,带着一个连来到了河里地区的。魏、杨两人相见后,彼此都感到非常高兴。魏拯民送给杨靖宇一本《共产党宣言》,杨靖宇接到书后说:“老魏,你给我马列主义,我给你杀敌武器1然后,他回赠了一把小手枪给魏拯民。
南满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刚一开完,杨靖宇和魏拯民便一起主持召开了中共南满、东满及抗联第1军、第2军干部联席会议。此次会议即为抗联历史上有名的“河里会议”。根据魏拯民向大家传达的共产国际第7次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有关指示,“河里会议”做出了三项重要决定:第一,将抗联第1军和第2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并成立总司令部。杨靖宇、王德泰和魏拯民分别任第1路军正副总司令和总政治部主任。第1路军下辖6个师(第1军辖第1、2、3师和第2军辖第4、5、6师);第二,将原来的中共东满、南满党组织合并组成新的中共南满省委(也称东南满省委),魏拯民任省委书记,杨靖宇、王德泰等13人为省委委员;第三,确定了新的军事计划,决定部队要冲出东边道,向辽南、辽西发展。正式决定第1军军部和第1、第3、第4师经“辽西再向热河、外蒙边境”远征,打通与关内红军的联系。第2师留在抚松、蒙江、通化老游击区活动。第2军军部与第6师与第2师相配合,在坚持南满老游击区的同时,开辟长白根据地。第5师仍然留在东满绥宁地区与第5军相配合,开展东满地区的游击斗争,同时保持第1路军、南满省委与第5军、第3军和吉东、北满党组织的联系,以便各军协同作战,使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48章 抗联二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