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艰难的西征[1/2页]

白山黑水 梦醒浮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杨靖宇将军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与关内红军打通联络、摆脱日军包围,避免东北抗联与国内抗战隔绝,提出了西征与关内的抗日部队共同抗战决定。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于1936年5月消灭邵本良部队之后,来到本溪县草河口山区的汤池沟,举行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研究决定向西挺进打通与关内中央红军取得联系的西征事宜。不久,杨靖宇从日伪报纸得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方非带了几十人进到热河”。断定方志敏率红军到了热河,为了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他毅然决定采取西征的行动。于是,命令1师马上组织部队出发西征,与关内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日。西征部队以抗联1军1师为主力,由1师师部、警卫连、三团和少年营,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和师长程斌、师参谋长李敏焕带队开始西征。途中,由于西征部队前进严重受阻,另外,当地群众对他们不了解,增加西征的难度。为了避免损失7月1日,趁敌不备,在连山关与下马塘之间的隘口地带,顺利越过安奉(安东至奉天)铁路,到达朝天坝。但此时,患有肺病的宋铁岩,突然病情加重,不断咯血,无法继续坚持指挥部队,只好离队,返回和尚帽子山。西征部队的指挥力量因之削弱。部队由程斌率领,日夜兼程,进入岫岩县北部山区。这时,敌人已察觉我军西征的战略意图,紧急调集大批兵力,跟踪追击,快速围堵,西征部队陷入步步紧*的包围之中,进军步伐严重受阻,至此已失去了突发性的威猛优势。针对此种情况,西征部队当机立断,决定迅速跳出敌人严密的包围圈,争取主动。7月8日,兵分三路,师部和保卫连由程斌和李敏焕带领,三团由师政治部主任李铁秀带领,少年营由营长王德才带领,分开活动,以便保存实力,陆续回营。7月15日,师部和保卫连遇到驻连山关日本守备队第二中队的尾追,决定设伏击敌。他们行至本溪、海城和岫岩相邻的摩天岭时,埋伏于大榆树沟,勒马待机。中午时分,日军已到。在敌架枪野炊之时,我军突然举枪齐发,火力威猛,日军头目今田大尉当即被击毙,敌阵大乱,数十人全部被歼。这时,敌军援兵纷纷而至,程斌率部边打边撤。后来,在一位群众的指引下,从一条小路躲过敌人,才跳出敌之包围圈,回到兴京游击区。这次战斗,我军损失也较重,师参谋长李敏焕等英勇牺牲。经过突围和激战,三团和少年营也相继回营。但一军主力一师的元气大伤,减员一半。第一次西征,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西征摩天岭战斗的胜利鼓舞抗联战士精神。
      悲观之气,一时壅塞着人们的心。
      面对因西征失败而疲惫的一师的战友们,杨靖宇的内心同样有着难以言说的怅惘。他怀念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痛感天不助我的失落……但是作为一军之帅,深知士气可鼓不可泄的真谛。他要把失望升华成希望,让勇气和信心再度高扬。西征部队一回到营地,他就来到兴京的外三堡,在窟窿榆树山里会见了归来的部队。他向大家宣传全国抗战的形势。他把一个辩证的思考交给战友们。他说,能够进行西征,这件事的本身就是对日益疯狂的日寇的挑战,震动了敌人,也警醒了人民,宣传了抗日。把局部的失利放在全局全国的抗战形势中加以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就会增添在失败中崛起的力量。就在这个窟窿榆树的总结会上,杨靖宇浮想联翩,心潮奔涌,挥毫谱写了一曲战歌《西征胜利歌》在全军传唱:
      红旗招展枪刀闪耀我军向西征,
      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
      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俱欢迎,
      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
      中国红军已到热河眼看到奉天,
      西征大军夹攻日匪赶快来会面,
      日匪国内党派横争革命风潮展,
      对美对俄四面楚歌日匪死不远。
      紧握刀枪向前猛进同志齐踊跃,
      歼灭日匪今田全队我军战斗好,
      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
      盔甲枪弹缴获无数齐奏凯歌还。
      同志快来高高举起胜利的红旗,
      拼着热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铁骑纵横满洲境内已有十大军,
      万众蜂起勇敢杀敌祖国收复矣!
      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回荡着的是压倒敌人的气势、不惧牺牲的力量和对光辉前景的瞩望。
      能够经受住失败,这就是胜利。\"这种悲壮的情怀,在杨靖宇执著而热烈的英雄主义鼓舞下,成为力量的源泉,使一军的指战员顶住了因西征失败而悲观的沉重。他们再一次振奋起来。当敌人的\"三年肃正计划\"经过紧张策划,开始付诸实施的时候,杨靖宇也在

第46章 艰难的西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