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董茹婷正好商量一下,顺便倒倒苦水。
“你等我!”蒋碧莹顺着窗子向下看,王浩宇正在跟自己挥手。
苏锦回到,十字绣商贸公司,除了这个地方,他现在也不知道能去那里?
多一份坚持,就多一分收获,也许下一个顾客就会走进来,拿走十几万的货。
苏锦的大多数心思,都在叶老那里的《九龙壁》之上,叶老一定能修复好,在整个滨海市除了叶老,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了!
苏锦反省了自己,觉得在销售的时候,应该收那些客人的定金,收了定金,就都好说了,自己主动权握在手中。
坐在一楼的办公室,苏锦看到了斜对面,天籁艺术学院的红色大牌子。
这可能是中专,或者大专院校,苏锦感觉这学校的学生不是很多,一个小时了,这铁门一动不动。
苏锦又想起了那个穿着红色碎花短裙的女孩,那女孩很漂亮,像出水芙蓉一般,眼神清澈的像甘甜的泉水。
特别是女孩的手,纤细修长,感觉特别灵巧。
“有人吗?!”
“有人在吗?”
苏锦抬起头,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这中年妇人衣着朴素,眼眸深邃之处,透着一股憨憨的善良。
苏锦创业这些年,没少见过人,很多人,苏锦看上一眼,就能看个差不多。
第一眼见到蒋碧莹母亲的时候,苏锦就觉得,周岚这个未来的岳母,不善。
“您是?”苏锦问道。
“我叫赵秀珍,是天籁艺术学院的老师!”中年妇人看了看苏锦办公室旁展厅上仅有的几幅小十字绣,点了点头,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
这个十字绣商贸公司,确实是卖十字绣的,赵秀珍可不是来买十字绣的!
“您坐下!”苏锦搬来了一把椅子,总算等来了一个客人,“我给您倒点水!”
苏锦拿起一次性纸杯,熟练的放到杯托之之中,饮水机哗哗的流着水,很快,一杯水接好了。
“阿姨,您喝水!”苏锦笑道:“我们这十字绣,卖的差不多了,就剩下这些小绣品了,您看上了那个?我给您最低价!”
苏锦觉得,这个天籁艺术学院的赵老师,一定是一个有购买力的人,艺术学院的老师,有很多也收藏这些绣品,只是这赵老师,穿着打扮一般,还背着一个大包裹。
赵秀珍拿起纸杯,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水,“怎么称呼您?”
“赵老师,我叫苏锦,是这家十字绣商贸公司的负责人,您叫我小苏就行。”苏锦客气的说。
赵秀珍,已经奔波了多日,赵老师是天籁艺术学院的手语老师,天籁艺术学院是一所聋哑儿童学校,里面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聋哑儿童,这些孩子从五岁,到二十几岁不等,在这所学校中,这些特殊人群,能有自己的快乐和乐趣。
这里也有一些智力和身体残障的孩子,不是很多。
这些聋哑人,根本无法就业,首先交流沟通就是问题,在这些孩子大多数没什么学历,只是认识一些字而已,学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这里的老师都很辛苦,赵秀珍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存在感,一直鼓励这些聋哑儿童,奋发向上。
这些孩子最大的希望,绝大多数都是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百灵鸟的叫声,汽车的轰鸣声,飞机的声音,人群中的糟杂声,用手拍打地面的声音,可是,这些都是奢望,似乎一种永远不能得到的绝望。
在这所公益的聋哑学校,也有一大部分孩子,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如果有人工耳蜗,其中的一些孩子,就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人工耳蜗价格很高,需要针对病情,特别定制,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
赵秀珍现在都记得,那个装上人工耳蜗,听到篮球落地声音的五岁小男孩,那幸福灿烂的笑容。
赵秀珍二十几年的青春,全部奉献到这所特殊的聋哑学校,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一直到现在将近五十岁的中年妇人。
赵秀珍的丈夫郭康平,深受妻子影响,自学考取了教师证,也来到天籁艺术学院,成为这里的一名体育老师,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健康的成长,郭康平还是这所天籁艺术学院的厨师,孩子们的伙食都是他在打理。
赵秀珍夫妇,常年住在天籁艺术学院,跟这些孩子生活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
夫妇俩,没有要孩子,用赵秀珍的话说:这几十名孩子,就是他们的亲孩子,有这些孩子,她们的人生就圆满,足够了。
这些孩子心中,赵秀珍夫妇,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为了让这些孩子融入社会,有自己生活的价值,赵秀珍鼓励这些孩子学习剪纸,十字绣,做套娃,做一些简单的工艺品,让这些孩子们在思想上不停滞,通过这些小工艺品,孩子们增加自己的认同感,赵秀珍也想把这些工艺品卖出去,一来能缓解学校的开支压力,二来,得到的钱,也能分给孩子们,让他们明白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苏经理!”赵秀珍缓缓地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裹。
苏锦也注意到,赵老师一直紧紧的握住包裹,生怕丢了似的,“赵老师,新太客气了,叫我小苏就行!”
赵秀珍从包裹中,拿出几幅十字绣,一幅最大的是《家和万事兴》,不过绣工一般,颜色过渡不自然,在十字绣中,也属于不入流的品级。
“苏经理,您买几幅十字绣吧,价格便宜!”赵秀珍几乎是用祈求的眼神,紧紧盯着苏锦的双眼。
苏锦懵了,自己的十字绣还没卖出去,没想到赵老师不是来买的,反而是来卖十字绣。
“赵老师,这……”苏锦很犹豫。
第6章 聋哑人[2/2页]